日前在雜亂的書堆中翻出了一張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八日的中國時報。24年前已略呈銹蝕的記憶,因為這張泛黃的報紙,突然鮮活了起來。
很巧的,就是三月十八日。今年的這一天,太陽花綻放在立法院議場;廿四年的這一天,學生在中正紀念堂已靜坐了兩天,野百合花運動正處於含苞階段。
這張報紙的頭版,左上角是國民大會公告李登輝為第八任總統候選人。頭題是李登輝在十七日的電視公開談話,重點在希望國人相信政府的民主改革決心,呼籲民意應循合法體制表達;也相信國大代表能尊重民意。二題是廿一縣巿正副議長聯合發表聲明,譴責國大初審通過延長仼期、提高出席費及擴大職權的行為。其他兩條新聞是民進黨決定發動群眾聲討國大,及十餘所大專院校聯合發動19日赴中正紀念堂罷課靜坐。兩張圖片分別是中正紀念堂靜坐的學生,及時任教育部長的孫震前往探視。
當時的背景是,國民黨高層政爭在林洋港退出總統選舉後稍歇,但仍暗潮洶湧,李登輝與宋楚瑜等主流派不敢掉以輕心,手握總統選票的國大代表(老國代為主,但不少增額代表也沆瀣一氣)藉機進行撈錢擴權的政治勒索,遂引發全國怒火。
這股怒火當然也在中國時報延燒,但當年畢竟不似今日,下筆總須「節制」。某日,採訪國大的莊佩璋從陽明山回到報社,描述國代的惡形惡狀,愈講愈氣,突然轉身要我帶隊,「我們舉布條上街抗議!」馬上有好幾人附議。等氣氛稍微緩和,我跟同仁商量,上街頭固然可以鮮明表達訴求,但恐怕有損記者客觀立場;而現有版面又不足以完整表達我們的憤怒和主張。我提出一個折衷的辦法,買廣告。此議迅即獲得大家支持。很快地,我向廣告部預定版位(當時廣告部總經理是周盛淵,他雖不知要登什麼廣告,卻滿口應允),另方面擬廣告內容,在編輯部傳閲並徵求連署,一下子就有六十三位記者、編輯簽名,共同承擔六十萬元的廣告費。於是,有了這張報紙下半版的廣告內容,這應也是台灣新聞史上唯一的案例。
在這篇名為「忍無可忍 痛心疾首」的廣告文章中,我們寫道:
由一群不食人間煙火的老人宰制民主生機,我們忍耐了四十多年。
由全體納稅人屈辱地奉上血汗錢,乞求這群老人尊榮地退下,我們也忍了下來。
但是,當這群老人貪婪地一手抓錢、一手抓權,完全無視民意潮流,恣意摧殘民主憲政,國家存亡已到最後關頭之際,我們實在忍無可忍!
當這頭憲政怪獸張牙舞爪啃噬全民四十餘年辛勤成果,國家命脈即將因而斷絕,卻看不到有任何機關、任何政黨、任何決策人士挺身而出,予以有效制止或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