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也表示「歡迎包括韓國企業在內的外國企業來華興業,將始終保護在華外國企業權益,但前提是依法合規」。但他也提到「薩德」問題「嚴重損害中韓民意基礎」。
中韓和中美關係
僅僅兩年前,中韓友好全面急速發展還讓國際人士驚訝:2014年,朴槿惠打破韓國總統後首訪美國、次訪日本的慣例,正式訪華;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半島之行回訪韓國而非中國的「血盟」平壤。同年,韓國頂著美國的壓力,積極加入中國籌建的亞投行,朴槿惠還專程參加北京舉行的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儀式,並受到超規格接待。中國在北韓核問題上支持了聯合國制裁,疏遠平壤。
外界認為,上述外交顯示冷戰後東北亞地緣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美日韓軍事同盟面臨「鏈條崩斷」。
韓國經濟依托中國,安全仰仗美國,近年來,在中美兩大國家基本保持合作為主的背景下,韓國也維持了這一脆弱的平衡。但隨著韓國政府在美國方面壓力下不顧國內激烈的分歧、堅持部署美軍「薩德」反飛彈系統,中韓關係遇冷,平衡似乎又要打破。
對韓國來說,引入「薩德」系統是為防範北和彈道飛彈與核武器威懾;但對中國來說,「薩德」系統無益於防範北韓火炮和短程飛彈,卻置中國的戰略安全於美國的直接威脅之下,打破了東北亞地區戰略均勢。
「薩德」爭議已經超越中韓關係範疇,上升為中美博弈。中國在北韓核問題上雖然支持聯合國制裁,但一直呼籲多邊和美朝(北韓)雙邊對話,反對軍事施壓。美國方面則突出以美日韓軍事同盟來應對北韓核威脅。中國官方的《人民日報》評論稱,韓國部署薩德將自己綁上美國反飛彈「戰車」,「樂天給薩德入韓鋪路是典型的誤國之舉」。
有報導稱,美國官員近日也「譴責」中國對韓國部署「薩德」進行報復的做法。有評論認為,這表明在對華立場上川普政府比歐巴馬政府更強硬。
不久前,中國外長王毅在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說:「無論在哪個時代,大國和睦,世界就能和平穩定;大國交惡,世界就會衝突動亂」。他呼籲「面對當今各種全球性挑戰,大國應當以人類和平發展的大局為重,攜手合作,同舟共濟……」。
在中國呼籲全球化和多邊主義、而川普領導下的美國不斷顯示單邊主義傾向之際,中韓關係似乎也直接受到了中美地區分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