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桌遊「新生」讓九○後親歷白色恐怖命運

2020-02-21 18:00

? 人氣

九○後出生的王河洛和應元宜直到參與這次計畫,才開始有系統地瞭解戒嚴體制;至於二十一世紀出生的青少年們,雖然透過《返校》電影或電玩初識白色恐怖,卻停留在淺層的情緒。在桌遊的規則中,他們透過抽牌、擲骰,回到過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哇!我根本就是《返校》裡的老師嘛!」一位抽到前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的學生在遊戲結束後驚呼,也有不少同學嘀咕這套桌遊根本就是電影《返校》的劇情。八個角色牌當中有男有女,囊括本省與外省,職業遍及校長、軍人、油漆工與家庭主婦等;他們或無辜冤枉,或真的加入地下組織。

遊戲是一套機制,骰子是運氣,紙牌是選擇互助與背叛的囚徒困境,然而「機制就是學習」。應元宜引用遊戲設計師羅梅洛的話指出,相較於書本或電影只是單向吸收,桌遊模擬了一套機制,讓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這套桌遊雖未普及,但已經有高中老師陸續尋求合作。

機制當中的每個環節都有意義。「接見日」不只是「會面十五分鐘」的簡單文字敘述,而是鉅細靡遺地提到:「……家人隔著玻璃窗看著你,有獄卒在旁監聽,玻璃窗上貼著『用國語交談』的標示。」除了文字,紙牌上的圖樣、戳印也都是經過嚴謹的考究,盡可能逼真。

一位學生在回饋單上寫到:「遊戲設計讓玩家在過程中很壓迫,感覺上雖然不敵真的被羈押的心情,但那種急迫感、百口莫辯的感覺很真實。而且某種層面來說,會讓玩家感同身受,進而去關注這個議題吧。」課堂結束後,不少學生持續追問王河洛:「老師,我的角色後來怎麼了?」

讓下一代接力記憶過去的惡

遊戲的終局有別於一般桌遊,勝利的條件並非個人存活,而是所有人都不需槍決或入監服刑。人生如戲,人生又不如戲,遊戲有勝敗,應元宜卻說:「若說國家體制是一場遊戲,當你出生、開始玩的時候,就不可能求得真正的勝利,除非推翻規則。」

「總得有人活下去,記得這一切得來不易。」王河洛、應元宜以及一代又一代逃不出國家體制的新生們,只好接力記憶過去的惡,不再重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