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夕:後來,劉婷有看到台灣從武漢撤台胞的新聞,然後跟我講說台灣有飛機過來接我們,我當時就說那你趕快聯繫一下走吧,因為如果回到台灣,就算你不幸感染了,起碼醫療資源更豐富一些,不會出現沒有床位的狀況。她的爸爸、家裡的長輩都在勸她,但她執意不回去。
劉婷:撤離的前一天,我爸讓我跟爺爺打電話,我爺爺就說你趕快回來,不要在那邊呆著了,好危險之類的。我就跟他們講不用擔心,我很好,我天天都在家裡,也沒有發燒什麼的。
正常情況下台胞撤離武漢的流程,是先去聯繫台商協會,跟台辦留一下我的資料,然後在規定時間去機場集合,檢查然後出發。台灣雖然有派飛機過來,但很多小細節沒做好,比如對撤離人員身體的檢查。第一批撤離的乘客裡,有3個都確診了。
我說服楊夕的過程就是,如果我搭上了飛機,飛機上有感染者怎麼辦。飛機這種封閉的空間感染風險很高。後來新聞爆發,說真的飛機上有人確診,我就說,你看好險我沒搭那一班。
楊夕:勸劉婷的時候,我還出動了我媽媽。因為媽媽每天都會問我們倆人好不好,那天我就剛好跟我媽說,台灣來飛機接了。她就說那趕快讓劉婷回去啊,我就說我說服不了她,要不然你跟她說一下。我就把電話給了劉婷,結果三兩句話就也用同樣的說辭把我媽媽說服了。
劉婷:主要我覺得如果我回台灣,楊夕一個人在這裡也不好。因為父母都不在武漢,長輩什麼的離她也很遠。她一個人在這,我也會擔心。而且不知道這個疫情接下來會發展到什麼時候才會結束。兩個人身處異地,可能就像以前異地時一樣,因為思念對方天天哭。我就覺得還不如我留在這裡,至少摸得到,照顧得到。她如果有什麼事,我也都知道。
幫大家買2000只口罩,卻被慘罵「發國難財」
劉婷:在家的這段時間裡,我們還做了一點小公益。一開始是楊夕認識一個朋友,可以從廠家拿一箱口罩。她很熱心,就想順便問一下大家有沒有缺的。因為當時疫情來的很快,但下達封城命令的政策很突然,很多人可能沒有時間買到口罩,況且口罩的資源遠遠不夠。
楊夕當時提議組一個群,收集大家的信息,為大家寄送口罩。當時是希望把一部分給急需的人,剩下的捐給醫院。但她之前沒有做公益的經驗,而我在台灣時在公益單位工作過,所以就在一旁協助她。
其實一箱口罩並不多,一共是40盒,2000個。我們在朋友圈發了之後,名單都排爆了。按我們的清點,加入這個群的人,總共需求有1萬多個,但工廠那邊過年前只能給我們最後一批2000個。所以我們又去跟群裡的人溝通,最後規定每個人只能領取一盒,防止別人囤口罩或者倒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