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愛情喜劇「賴家王老五」(Failure to Launch)中,父母為了將自己35歲還賴在家的兒子崔普「請」出去,只好僱用一名美女來色誘崔普,打著崔普若陷入熱戀,自然就會獨立門戶的算盤。沒想到,美女動了真心,王老五最終還抱得美人歸,浪漫又溫馨。
然而,電影裡的浪漫劇情,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殘酷得令人不忍直視。
「賴家王老五」走出螢幕,成了爸媽唉聲嘆氣的「啃老族」,是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口中「四不一沒有」(不婚、不生、不養、不活以及沒有前景)的世代,更是各國政府憂心的全球化社會問題。連自身獨立自主都成為問題,想要如劇中人物耍浪漫最終還有情人終成眷屬,怕是比登天還難。
僅僅以台灣為例,2013年15歲至29歲的總人口中,就有9.8%、總計有45.3萬人屬於未就學、未就業也未接受訓練的尼特族(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簡稱為NEET,音譯為尼特族)人,較2012年的尼特族人數少了1.9萬人,也遠低於2009年的64.3萬人,政府以此數據來說明台灣青年就業情況已逐年改善。
主計總處更進一步指出,在全台45.3萬名「尼特人」中,高達48%有近21.7萬人是屬於有意願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失業者」,再扣除準備就學的人數、居家幫忙的年輕人以及身心障礙者,真正屬於無所事事閒賦在家的「啃老族」僅僅8.7萬人。
實情真的是如此嗎?
從數據來說,15歲至29歲的「尼特人」人數也許真的減少,但細究其原因,有可能是越來越多超過30歲的成年人,處於未就學、未就業也沒有接受訓練的狀態,但因為年齡已超過29歲,因此並不歸為尼特族群的一員。
而這些人,也同樣不屬於「失業族群」。畢竟,所謂的失業者,必須是有意願進入就業市場但卻找不到工作的人,如果是「自願退出勞動市場」,則非失業率統計調查所能涵括的範圍。
換句話說,對於超過29歲卻又主動退出勞動市場處於「不學、不就、不受訓」的族群,是目前主計總處各項數據中所無法呈現的族群,是疏漏於各項統計數字之外的黑數,而這群「黑數」正是楊志良口中四不一沒有的「啃老族」。
事實上,就算尼特族人數真的減少,國內5月份失業率也以3.85%也降至72個月以來新低,其中,15歲到24歲的失業率也降至11.8%,為2012年3月以來新低,但就業人口增加,不代表就業品質同步提高。像是「高學歷低就」的人數成長,或是派遣工增加雖然都有助降低失業率,但就業品質低弱,只是讓「尼特族」或「失業族群」轉為「窮忙族」而已。
「不婚、不生、不養」的世代,也成了美國媒體所探討的「啃老族」(boomerang kids)。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現今美國20歲至30歲的青年中,有1/5仍和父母同住,高達6成的人還接受父母的金援,更是史上負債最多的大學畢業生,在25歲大學畢業生中有45%人尚未還清債款,平均負債金額是2萬美元。而上一世代,年齡20年至30年歲中,僅1成是「賴家王老五」,甚少比例是向父母伸手要錢,逾半數年輕人在此時結婚自組家庭。
更令人憂心的是,「啃老」已從短暫性的現象演變成一種長期性趨勢,不僅出現在台灣、美國,甚至遠在歐洲的西班牙、希臘的青年同樣難抵高失業率的巨浪,而必須回家投靠父母。「啃老」問題,已跨越了時間跟空間的界線。
下次,在HBO台看到「賴家王老五」重播時,你可能會發現,電影上的愛情喜劇,其實是現實生活的恐怖片。影片有播完的時候,「啃老」問題何時終結,誰也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