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年輕的時候,20歲嫁人也不嫌早,哪像你們現在東拖西拖…。」陳媽媽對著年過30還小姑獨處的女兒嘮叼著。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最新統計,國人2015年平均結婚年齡再創新高,男性為34.2歲、女性31.4歲;男性平均初婚年齡也從10年前的30.7歲增加到32.2歲,女性更從27.8歲一口氣增加到30歲,能在30歲前走入婚姻的女生,反而成了「異類」!
未來50年 台灣生育率仍是全球最低
國人晚婚晚育乃至於不婚不育,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根據國發會的資料,台灣生育率2010年便以0.895(每名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掉入全球之末,任憑政府近年窮一切政策之力鼓勵結婚、生育,而我國2014年生育率1.165、2015年1.175也有些微起色,惟正如城牆非一日傾倒、羅馬亦非一日建成,放眼未來50年,直到2060年,台灣恐仍將難逃全球生育率最低國家的命運。
人為什麼一定要結婚、生孩子?若是每個人的人生都走同樣的道路與模式,不是很無聊嗎?這樣的自我主義反思不無道理,也確實對不少經濟起飛階段成長的國內5、6年級生造成極大衝擊。
「我絕不要成為像媽媽一樣的悲情女人」
很早就抱定獨身主義的5年級生小由(化名)說,當她看到自己的媽媽一方面要幫忙分擔家計,另方面還是持續被生兒育女、洗衣煮飯都是女人家的事…等傳統觀念所綑綁時,她就不禁興起「我絕不要成為像媽媽一樣的悲情女人」的念頭,也深感女人只要經濟獨立,自由自在地沒什麼不好。
一大部分5、6年級女生不婚,那男生怎麼辦?部分5、6年級男生只好向外發展,尤其是同文同種的中國,或是有地緣之便的東南亞,都是他們尋找春天的首選,不過因為尋尋覓覓也需要時間,因此,雖然國內男性晚婚趨勢不若女性明顯,但近年其平均結婚年齡還是迭創新高記錄。
想婚卻結不了婚 是因為女性太挑嗎?
然而隨著時代推進,目前已進入適婚年齡的7、8年級年輕人,還是普遍抱持著「單身萬歲」的想法嗎?電腦工程師小金(化名)說,他有3個表妹,年紀分布28至38歲之間,每個都「想婚」的要命,卻一個都嫁不掉,他舅媽氣得看到女兒們就念:「妳們這些丫頭一個個既不回家,也不結婚,到底想怎樣?」
5、6年級女生因為講求獨立主義不婚,7、8年級女生春天難尋又是為了什麼?擁有英國碩士學歷的小Q(化名)說,她自認不會很挑,交朋友也算主動,舉凡月老網站、朋友聯誼,到一年會費動輒幾萬元的健身俱樂部…,都會抱著「說不定我的白馬王子就在那裡」的心態積極參與,但一年過一年,就是沒有適合的人選出現。
「我總覺得現在年輕女孩可能韓劇看多了,所以擇偶心態愈來愈不切實際!」小金分享他的男性觀察說,像他的幾個表妹,表面上都說沒有很挑,只要有真愛,男生學歷、收入比她們差一點也OK,但追問之下,小表妹才坦承:「其實我只想嫁老外,因為這樣就可以生個像洋娃娃一樣的混血兒,多可愛啊!」
不婚不生影響扶養人口比 牽動國力興衰
當然,每個人的心曲、情衷都或有不同,但數字證明,國內連續兩個世代的晚婚晚育、不婚不育,正是台灣當前陷入前所未有「少子化、老年化」狂潮的根本原因,而隨之而來的扶養人口比、工作年齡人口等變化衝擊,不僅攸關個人、經濟,更已牽動國力興衰。
根據國發會的統計與推估,1991年我國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平均扶養人口為4.9人,其中包括幼年人口3.9人、老年人口1人;到了2015年,拜少子化之賜,工作年齡人口平均扶養人口降至3.5人,包括幼年人口1.8人、老年人口1.7人;但受到工作年齡人口逐年減少、人口加速老化影響,2061年時每名工作年齡人口扶養人口將增至9.4人,幾乎是現在工作年齡人口負荷的3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