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擊落了MH17?無疑這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很不幸,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有答案了。
MH17的真相,已經捲入到冷戰以來,最為複雜脆弱的地緣政治遊戲中去了。作為當事一方的烏克蘭前途未卜,又怎麼會有能力和意願調查真相呢?更為悲哀的是,受害者屍骨未寒,人們爭論的焦點已經從MH17轉移到烏克蘭的局勢,尤其是俄羅斯要在這次空難中負的責任。
「跑題」本身反映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何處,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演說中,也是大段在闡述烏克蘭局勢,而這些爭論的背後則折射出當代國際政治的「真相」。
烏克蘭正一步步跌入失敗國家的行列,因為其危機應對的能力令人質疑。MH17被擊落之後,現場已經被嚴重破壞,受害者的財物被洗劫一空,黑匣子在何處依然是未知數,更悲哀的是基輔政府與烏東南部的反政府武裝並沒有停火,也談不上聯合調查MH17的真相,而是互相扯皮、彼此指責。基輔政府、反政府力量以及俄羅斯三方進行了一行激烈的國際輿論戰,希望自己能夠「脫責」。
現在各方釋放出來的信息並不足以構成某一方成為「凶手」的直接證據,但是依靠想像可以形成不同的版本。美國和烏克蘭將矛頭直接對準了烏克蘭叛亂分子和俄羅斯,比如說東南部的反政府力量已經獲得了「山毛櫸」導彈,而且飛機被擊落之後又導彈發射車的視頻流出來,導彈少了兩枚,烏克蘭軍方偵聽到電話的對話顯示,有人認為擊落了一架烏軍運輸機。更為重要的信息是,在可以發射導彈的範圍內,幾乎都是反政府武裝的地盤。凡此種種都指向了反政府力量,相反的信息也出來了,比如烏克蘭航管部門要求MH17降低飛行高度,也沒有邀請它們避開戰區。對於烏克蘭和美國的引導,俄羅斯對烏克蘭提出了十大疑問,除了技術性的問題之外,還有一條就是2001年烏克蘭軍方擊落客機之後一直「抵賴」的態度。
若烏克蘭明知反政府武裝已經有了技術先進的防空系統,卻不警告馬航繞行,甚至要求飛行高度降低,而反政府武裝則將MH17當作烏克蘭運輸機給擊落下來,這樣的可能性是不是也存在呢?反政府武裝專業的導彈操作技術並沒有一流的情報信息匹配,造成了這樣的慘劇。這只是一種假設,若是如此,烏克蘭兩派力量都需要為MH17的298個生命負責。
拋開具體的責任者,MH17的悲劇來自烏克蘭的動亂,它不幸成為冷戰以來世界政治博弈的最前沿,而且多方博弈呈現出螺旋上升的態勢,短期內看不到烏克蘭局勢會緩和的跡象。它要回到一戰前還是處於新冷戰的夾縫之中呢?無論哪種歷史的「重演」,烏克蘭都會是自覺與不自覺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