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4—多螢時代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電腦被手機顛覆了,那麼,手機會被顛覆嗎?雖然短期內還不知道,但我可以預見有兩個新的「螢幕」出現:一是智慧電視,二是物聯網汽車。
智慧電視是你家裡的螢幕,收集你看節目的數據,以及推薦你節目的數據,形成了天然的數據閉環。物聯網汽車則是第二個非常關鍵的螢幕,將來,所有汽車內部都會像特斯拉一樣,由一個大螢幕控制汽車的每個部分,並記錄汽車行駛中的各種數據,因此產生資訊的流動。
最近愛立信公司(Ericsson)針對全球四十個國家、十萬名消費者進行一項未來載具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都認為,智慧型手機將在五年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備人工智慧的新裝置。
如果你問我會不會有第三個、第四個螢幕出現,我的觀察很簡單,即從兩個層次的分配來思考這個問題:時間分配和載具分配。人在不同的時間區段,會因為當時的環境狀態不同,而對不同的裝置有不同程度的依賴。在家的時候,對智慧電視的依賴會比手機高一些。當我們離開家,往下一個目的地移動的時候,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我們需要的是手機,如果是自己開車,汽車導航或行車電腦的螢幕就會成為主要的關注焦點。
所以,說實話,我不太在意五年後我們拿在手上的那塊螢幕是否仍是手機,我更在意的是,人如何與那塊螢幕互動,以及在互動的過程中,我們如何收集到有價值的數據,並進一步對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做出優化的回饋。
重點5—數據趨於產業化
所有大數據的實踐都發生在產業裡,過去我們看到,網路影響比較大的產業,必然容易數據化,已經冒出頭來的有金融、醫療、電商等產業。下一步的大數據,應該是不同的領域各自發展,不會有一個全盤通吃的方案轉移成每一個領域的解決方案。
在中國,不管是零售、醫療、教育、金融等產業,都會受到「互聯網+」的帶動而發展,這是對等的,因為很多小公司剛起步,產生了很多小數據,這是一個從0 到1,然後整合碎片化數據,最後再到積累大量數據的三步進程。這三步進程的時間點,加上不同的應用,鑄就了產業大數據。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觀察到,大數據未來將會從過去的淺層連結(weak link),轉變為深層連結(deep link)。在大數據由淺而深的演變中,我們可以發現,過往大家在看待網路的時候都習慣從產業出發,思考網路(數據)可以幫自己做些什麼;等到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時代,是時候做些顛覆性的改變了,要嘗試以網路(數據)為出發點切入思考,再把產業的思維放進來碰撞,看看可以激蕩出什麼樣的創新思維。就好比Uber、Airbnb 都顛覆了傳統產業運用網路的概念。這種思考與創新的方式才能將跨領域的東西提煉出來。
走出大數據和小數據的迷思
過去,人們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大數據本身,所以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當有穩定的數據提供給你時,你會用它來解決問題嗎?當集中的小數據還未被利用,可能是你對問題、對商業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因此,很多大企業在理解了這一點之後,不再迷信大數據,而是更踏實地收集一些對解決企業當前問題有用的數據。不少企業對大數據的態度開始變得更謹慎,並且走向專業領域。
不用再斤斤計較於大數據的詞義,將關注焦點集中在怎麼樣看待問題、看懂問題,然後試著透過數據思考,最終落地實踐,這才是企業應該認真思考的下一步。
請記住,如果每個人都不去實踐,而是一味地談論趨勢,那麼,這些趨勢最終也不過是路邊算命先生的信口開河而已。
*本書作者在2010年至2016年先後任職於支付寶、淘寶,並擔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及首任數據委員會會長,期間開發多個數據產品,成功帶領阿里巴巴轉型成為數據公司。本文選自《大數據的關鍵思考(增訂版):行動╳多螢╳碎片化時代的商業智慧》(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