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南臺灣的艷陽,一群男孩正在東石高中的操場上揮棒、奔跑,他們是這間學校棒球隊的球員。但要稱他們為「校隊」卻又有點弔詭,因為其實東高的學生跟他們很不熟,隨口向學生問起,他會回答你:喔,球隊那些人都是進修部的!青春的臉上,儼然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事實上,東石高中從校園門口的圍牆到校內走廊上的布告欄,張貼許多校園體育競賽的照片,但沒有一張跟棒球有關!儘管東石高中棒球隊是近十幾年來臺灣中南部頂尖的青棒球隊!
臺灣人不重視青棒,卻很重視成棒。上週在首爾舉行的棒球經典賽,中華隊的表現慘不忍睹,賽前許多網友就謔稱要請吃鍋貼,賽後更多媒體牽扯到棒協、中職內鬥以及林林總總的政治、臨場調度因素,忙著為失敗尋找理由。但一向浮躁,追著流行議題跑的媒體,就是沒人肯靜下來關心那些在鎂光燈看不見的地方,務實地為臺灣棒球扎根的人們,以及這些在球場上奔跑的男孩們。
事實上,這二十年來國際賽的結果已經很明顯地告訴國人,臺灣整體棒球實力正在持續衰退之中。而時間一直在走,其他國家的對手不會停在原地等我們,當國內棒壇高層還在忙著你一拳我一腿的時候,下一場經典賽預賽的哨音已經鳴槍起跑了。
青棒是棒球選手養成的關鍵時刻,近年在國際舞臺表現優異的臺灣球員,幾乎都是在青棒時期開始嶄露頭角。但戰略上,臺灣卻始終欠缺對三級棒球的長遠規劃,無論是經費、運動傷害問題、還是球員的個人運動生涯規劃。加上歷年的簽賭案、致使職棒屢屢跨足社會版,這些都令男孩的家長感到深切的不安。
政府真的有重視三級棒球的培育過嗎?這幾年我們看到的是,有心發展的學校往往囿於經費,再多的需求也難上達天聽,反而常見熱血家長自掏腰包、熱血教練自貼薪水、球員長期處於設備不佳的訓練環境。學校社團的學生要想盡辦法地自找中小企業贊助,東邊找米、西邊找糧……
偶爾體育署或棒協會神來一筆,提供補助或找企業贊助,這種情況下,給錢有點像是銀貨兩訖,哈囉,我有付錢嘍!有「培育」過你們了,別再吵嘍!解一時渴後,各校隊又回到各自謀生的路子。當校園球隊老是得用熱忱扛下大部分政府本該善盡的責任時,也註定了「國球」必然要陷入一個不大營養的循環。
但儘管如此,從2016年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的數據來看,全臺各地共有190支隊伍參加,可見臺灣青棒的熱情仍在,可是歷經雅典奧運、2013年經典賽至今,我們卻還在苦於棒球人才青黃不接!有沒有人想過,這些男孩從東石高中或其他高中職畢業後,他們對棒球的熱情是在哪個階段被澆熄了?
他們將人生最精華的光陰都用來練球,但等待他們的,卻是充滿荊棘與未知的道路。以東石高中棒球隊為例,能擠身青棒勁旅之林,無非來自汗水的堆砌,但除了鍛鍊球技又得兼顧課業外,他們尚須勤學第二技能,以作為將來若不打球時的「保險」。顯然這些小球員最大的對手不在球場上,而是球場外學歷至上的價值觀,以及官員們放牛吃草,好官我自為之的冷漠。
臺灣始終沒有一個有效的長期培育制度,消除那些從少棒一路打上來的小球員們對未來的強烈不安。目前臺灣青、少棒主要單位做的,仍偏向主導賽事、選訓、招生等能短期見效的活動,而政府則似乎一直在暗自期待出現不必培養就自己很厲害的體育天才。
我們始終希望政府能做得更多,在檢討經典賽之餘,能對青少棒多些眷顧,對不合時宜的法令能斷捨離(如國家體育法),改革過程必然有陣痛,相信只要肯向前,球迷就不會嫌你慢。最怕的是,在國家代表隊鎩羽而歸後,諸公們在高堂之上行禮如儀,口稱檢討,且戰且走的狀況不變,那麼臺灣的棒球運動依舊得航向一個未知的未來!
*作者曾經從事教職,科技公司,對棒球有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