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免試和舒緩升學壓力這方面來說,十二年國教實施之際,雖然入學機會率已超過100%,但各地區高中職的質量,分佈得並不均衡,因此無法像國小和國中一樣,實施單一學區制。十二年國教的免試入學採大學區制,將全國區分為十五個就學區,幾個都會區型的就學區,因有高度競爭的傳統明星高中,使得「真正免試」變成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在免式的各項比序中,增加了會考成績的比序;此外,為了化解明星高中恐被消滅的爭議,又設計了特色高中聯合招生。
免試入學不但要考試,而且考得比先前的基本學力測驗更多、更難(基測命題的難易度是中間偏易,會考是難易適中,特招是中間偏難),學生補習情況更嚴重,整個升學考試的時程拉得更長,升學壓力更大。這樣的亂象,是教育部在設計十二年國教各項配套措施時,始料未及的嗎?不論是始料未及或開始就預料到了,主管官員都要負很大的責任。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台灣教育的通病。首屆十二年國教引發最大民怨的,就是免試和特招時程拉得太長,學生的升學壓力不減反增,為了化解這個問題,在新任部長吳思華的領導下,教育部又提出新的對策,明年的免試和特招要同時分發,而且不再辦理二免和續招。這樣的作法,似乎又將免試入學改回基測分發入學的老路子了。傾全國之力開辦的十二年國教,結果變成這樣,接下來的路還要怎麼走下去?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