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專欄:誰能代表香港人?

2014-09-15 05:32

? 人氣

香港特首普選框架確定後,港人抗議不絕,泛民派與建制派對立愈深。(圖為14日和平佔中「黑布行」/取自香港獨立媒體網臉書專頁。)

香港特首普選框架確定後,港人抗議不絕,泛民派與建制派對立愈深。(圖為14日和平佔中「黑布行」/取自香港獨立媒體網臉書專頁。)

中國人大常委會雖然就香港2017年特首普選框架「一錘定音」,但因落錘太重,結果令滿懷希望的泛民支持者大失所望,除了在人大宣佈當晚召集逾兩千人到政府總部集會渲洩不滿外,二十五位泛民議員也隨即作綑綁式聯署,誓言明年在立法會投票否決方案,發起「佔領中環」的三子更與四十多名支持者一同剃頭落髮,聲稱「放棄頭髮,重拾尊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接著是大專院校學生聯合會和中學生政治組識「學民思潮」號召的本月22日罷課蓄勢待發;上周,二十三位泛民主派「飯盒會」議員又宣佈杯葛港府二輪政改諮詢,等等,正如佔中主要發起人戴耀廷早前說,抗爭行動將一波又一波而來,「不合作運動」會以各種方式陸續出現。

然而,《明報》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所做的調查結果卻顯示,即使在民意反彈的高峰期(該民調是在九月一日至六日人大「落闡」第一周進行),仍然有五成二的受訪者接受先要一人一票,雖然比率較四個月前同樣調查下跌約五百分點,可見,民情非如輿情般激烈,反映香港市民比較理性務實。儘管「寧政制原地踏步」的人升九個百分點至三成七。

無論是作為政治姿態,還是個人原則,「泛民」或「佔中者」可以說民調結果「令人鼓舞」,稱市民看穿中央的「爛方案」,可以繼續其「抗爭」;然而,當八月的反佔中簽名人數比支持佔中公投人數多近一半時,「泛民」就再難說代表香港人了。

不是說「泛民」以往的努力完全沒有成效,「佔中」也非一無是處,而是這種帶有威脅性兼事先張揚的「抗爭而非對話的策略」不符合大部份香港人的特性和利益,結果,連戴耀廷也不得不承認「失敗」。即使在泛民陣營中,反佔中者也不少;很多人也知道,泛民擅長議政和批評,卻不够務實,也沒有治港人才。所以,對他們入不入闡並不特別關心,何況從另一個角度看,為甚麼一個框架要特別為了泛民入闡而設?而且,香港人對泛民激進派日益升級的拉布行動和惡形惡相般的語言暴力,日益反感兼看得很透。

其實,向來如一盤散沙般的香港人是很難由誰代表的,這是人性的彰顯,也是「自由」的代價和後果。不用說香港人對遠在天邊的中央持保留態度,對近在咫尺的建制派也不見得信任,人們仍支持泛民,目的是用來制衡而已,卻不希望對抗「中央」。那麼,香港人最信任誰呢?

五年前,《讀者文摘》中文版曾做過一個「你最信任誰?」的調查報告顯示,香港人最信任的原來是演員蕭芳芳,其他前九名依次為內科教授沈祖堯(現中文大學校長)、女探險家李樂詩、時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奧運風帆金牌得主李麗珊、演員周潤發、單車手黃金寶、女指揮家葉詠詩、前中大醫學院院長鍾尚志,以及並列第十的慈善家邵逸夫和歌手張學友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