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報載,馬英九總統接受德國之聲(又是德國之聲,李登輝在1999年同樣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提出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所謂兩國論)訪問,「馬英九總統表示,在兩岸接近程序上,他相信可從當年東、西德處理雙邊關係的做法上取經。對話導致兩德得以於1972年簽署「基礎條約」。馬英九稱,「這是非常好的一步」。 他認為,有可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臺灣辦事處,類似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74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開設的常設代表處。馬英九總統同時指出,兩德關係並不能直接套用於台海情形。他強調,臺灣不運用 「一德兩國原則」。他指出,北京和臺北之間的關係既非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一國內部的關係。他稱,台海兩岸關係「是歷史上還從未有過的一種關係」。讀完之後幾點感想:
一、馬總統念茲在茲,期待在任內完成互設代表處,因此在兩德基礎條約似乎只看到兩德互換常駐代表這一條,其實基礎條約有更多重要內容,不知是總統不知,或故意不提、不敢提:
1. 基礎條約締約雙方互稱國號。
2. 雙方皆認同聯合國基本原則。
3. 雙方皆有義務放棄以武力解決爭端,尊重相互之邊界(承認邊界之不可侵犯性)。
4. 雙方同意在國際法上任何一方均不得代表對方。
5. 雙方承諾,參與歐洲的安全與相互合作程序,並支持裁軍之努力。
6. 雙方同意,各自主權只能在自己領土內行使,相互尊重在內政與外交事務的自主性與獨立性。
如果馬習能簽訂這種內容的基礎條約,送給他們兩位一百個諾貝爾和平獎也不為過。可惜放眼對岸,看不到有相同智慧與胸襟的東方布朗德。其實,一旦雙方簽訂這種內容的基礎條約,對台灣的獨立性不一定有利,因為簽訂後,兩岸關係一定急速加溫,如果台灣人還是繼續以低等的經濟動物自居、自豪,唯利是圖,而降低對對岸中國的戒心,甚至寧願犧牲自由民主,搞不好台灣人那一天會學東德,以民主程序自我解銷自己的國家,加入對岸中國。這才是對岸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招。
二、馬總統說臺灣不運用 「一德兩國原則」,兩岸間既非國與國的關係,也不是一國內部的關係。但既然馬總統是中華民國這個「國」的總統,又說兩岸「既非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一國內部的關係」,則兩岸間唯一可能就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請不要跟我說是特殊的一國內部關係,除非總統自矮為區長、甚至特首),而德國統一前的一德兩國關係,其實就是「既非(國際法上)國與國關係,也不是一國內部關係」的特殊國與國關係,不知國民黨為什麼一直反對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何況眾所周知的馬友友報一向立場是一中屋頂,曾連續以幾天社論,主張在一個中國的屋頂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並存,呼籲(其實近乎懇求)對岸承認、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一中屋頂其實就是一德兩國關係,也就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複製,馬卻又說不運用「一德兩國原則」,馬友友報也一向砲轟特殊兩國論,真令人不解。
三、不過不能因總統被戲稱馬卡茸,就以為總統真的IQ低到不識此間的矛盾,其實,大家都知道,國民黨只因為害怕觸怒中國,中國不喜歡的不提,中國反對的不敢提,才刨製九二共識,跟著對岸喊「一個中國」,批判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藉此取得「改善」兩岸關係的門票。但在「一個中國」的金箍咒下,再去談一中屋頂,懇求中國不要否認中華民國,不僅邏輯不通,對方也不會甩你,結果很有可能因此把台灣、中華民國玩完。
四、最後一點,當弱勢的一方一再對外大聲嚷嚷,要改善與強勢一方的關係,要與強勢一方簽訂條約,並聲稱這是弱勢一方的唯一出路,如果你是強勢一方,你會怎樣看?難道不會利用你對我有所求,你有歷史定位的壓力,而極盡吃定你之能事?就這一點言,總統就的確有那麼一點馬卡茸了。
*作者為前大法官,本文轉載自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