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政院要修國土計畫法,為重大建設開後門?

2020-03-07 14:00

? 人氣

不過,花敬群表示修法並非只為了「大南方計畫」,至今僅有六縣市提出地方國土計畫,其他地方政府趕不上四月底送件,不但適法問題待解,且原先規畫的四種國土功能分區也將無法實施;就如政委張景森所提「不修法會是個災難」,中央純就地方發展需要提出修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面對跨黨派立委的質疑,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強調會以最嚴格標準管控國土利用。(柯承惠攝)
面對跨黨派立委的質疑,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強調會以最嚴格標準管控國土利用。(柯承惠攝)

地方國土計畫趕不上今年提出,難道就無限期延長嗎?吳其融表示,民間團體並非完全反對調整縣市政府提案時程,但絕對不贊成遙遙無期的「一定期限」,行政院應立即盤點各縣市政府的困難,提出檢討或獎勵計畫;就目前掌握的地方政府進度而言,延長一年即可完成更為嚴謹的討論。

中央、地方資訊落差致農地流失

土地使用暗藏著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刀光劍影。全國國土計畫確立國土功能分區及各分類土地的使用指導原則,實質規畫的壓力與重責大任則是落在縣市政府身上。無限延長期限一途,究竟是中央不想草率依從地方規畫,抑或地方一味躲避中央規範,又或許各有圖謀。

例如經濟部為因應台商回流訂定「新增產業園區計畫」,首先要求台糖提供十塊地,在中南部六縣市建置十處產業園區,首波包含高雄阿蓮九鬮農場,而高雄市政府在縣市國土計畫中將其重新劃為農業區,恐怕發生中央與地方衝突。

九鬮農場在一二年就因高雄市政府申請設置金屬扣件物流倉儲產業園區而由台糖釋出。如今高雄市國土審議委員會認為,九鬮農場屬完整的優良農地,依中央規定應畫為「農業發展地區」,維持農業使用,避免周遭蔬菜及養殖漁業專區遭廢水汙染。

據瞭解,審查會議上,就連農委會的官員都不清楚當時台糖農地怎麼就稀哩呼嚕地畫為工業用地,凸顯以往開發過程中缺乏法規建構正式溝通協商平台,經濟部、農委會及地方政府出現資訊落差,恐怕正是農地大量流失的原因。

依照營建署原本規畫,各縣市應分批在去年四月至十月間,將國土計畫提送中央審議,卻連最早送件的新北市都是在農曆春節前趕出;若十八個縣市都要趕在原法規定的四月底之前過關,難免有缺乏審議、談判時間與空間的聲音出現。

「已交卷」六縣市公民參與較完善

至於擁有全台最多農地的屏東縣與台南市,則被認為是以拖待變。全國國土計畫公布之前,農地總量管制與各縣市分配量即是一大爭議,因為農業用地不用繳納增值稅、地價稅,也不能成為都市計畫與工業區用地,大大減少地方財源收入與開發量能。

雲林縣則畫設了四一三一公頃的「城鄉發展區」,為全國最大。吳其融評估,縣府想要創造投資建設空間,但是否有相應的開發能量仍待觀察,尤其城鄉發展區有開發時限的壓力,未來若沒有居民、商家、廠商進來,就會變成縣府的財政負擔。這項規畫恐怕難過內政部這關。

吳其融認為,與其任由中央與地方政府相互角力,應該務實提出解決途徑。例如幾乎沒有農業發展的澎湖縣,過去就因頻繁地將農地變更為建地(農變建)而引發爭議,最後在縣市國土計畫中,於現有的農業地區五個分類外新增「第六類」,將會納入內政部審查。

擁有全台最多農地的台南市,被認為「以拖待變」遲交地方國土計畫。(林瑞慶攝)
擁有全台最多農地的台南市,被認為「以拖待變」遲交地方國土計畫。(林瑞慶攝)

目前已經遞案到內政部的有基隆市、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嘉義縣與花蓮縣。吳其融指出,這些進度較快的縣市都是規畫過程中,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機制程序較為完善的縣市,顯示規畫過程多方納入意見,將有助於減少官民與不同單位之間的紛爭。

台灣盼了十三年終於等到立法院通過《國土計畫法》,並逐步公布、施行,企圖讓縣市政府的第一線執行與管制能真正落實。《國土計畫法》並非擋下所有開發案的尚方寶劍,但空泛定義的「國家重大建設」與可能無限期延長的「一定期限」,很難避免開發建設走鐘。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順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