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記者眼中的蔣經國時代:一場死刑大審震撼全台,「叛亂犯」自白讓法庭現場全掉淚

2020-03-15 12:45

? 人氣

「這是歷史,要留下歷史」余紀忠高規格部署:3大版篇幅全留給大審、記者「手寫」抄下現場逐字逐句

儘管如今的《中國時報》在很多老讀者看來是走鐘了,昔日掌門人余紀忠的風骨與堅持,見證過的都知道。林聖芬說,在美麗島事件前的記者也不是不想採訪所謂「叛亂罪」,問題是這些審判連消息也沒有、多少性命就這樣消失──但到了美麗島大審軍事審判就不一樣了,政府終於說可以採訪了,還是公開給國內、國外媒體採訪,於是,余紀忠進行了最高規格的部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出現,我們的報導不能只是『摘要』!」余紀忠是這樣下令的,而這個命令在當時可是震撼所有記者,原因出在「報禁」之限制。「我們那時還在戒嚴時期、報禁時期,以前辦報最多3大張,你有多少版面?正常來講我們一般新聞處理,半版已經算不得了了!」林聖芬說,後來這3大張珍貴的額度,幾乎都給了美麗島大審。

當時美麗島大審採訪規定「一個媒體只能有一個記者」,《中國時報》因為還有旗下《工商時報》額度,再加上下午各一位輪班,2+2,余紀忠共派出4個記者上陣,有跑社會版也有跑國會的,各面向都能顧到,而被點名的林聖芬至今仍會說:「我們派4個,我真的很榮幸是其中之一。」

20200314-清大副校長林聖芬14日出席「突破威權,走向民主轉捩點 」座談會。(顏麟宇攝)
清大副校長林聖芬分享當時採訪美麗島大審軍事審判。(顏麟宇攝)

把記者額度從1個變成4個已經很拚,但余紀忠拚的不只如此。林聖芬說,儘管報紙額度不會因為美麗島大審變多,一樣3大張,余紀忠的堅持卻是用「實錄」記下現場一字一句,「是當時唯一」。

「我1976到職到1980,這是4年期間最大採訪經驗!」林聖芬說,既然上面交代要把「實錄」記下來、現場也沒時間錄音,記者們就是靠一枝筆到現場振筆疾書,講話的人有院長、檢察官、辯護律師,每個人名都不能寫錯;光是半天就能寫下1、2萬字,整天見聞整理成稿件也至少1、2萬字,全部加起來就有3、4萬字。

那個以「手寫」抄錄逐字稿的過程,實在不是當今有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打字、每台手機內建錄音APP、甚至還有APP可以自動變錄音變文字的記者能夠想像,林聖芬也說連續9天做下來工作量真的超大,但「我也很榮幸可以來這裡,也佩服余紀忠先生說『這是歷史,要留下歷史』,沒想到解嚴後這些東西都可以留下來……」

法庭現場全掉淚的「叛亂犯」自白:台灣民主運動的推展,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止的

當然,身為記者與政府對衝的壓力,並不會因為政府開門讓記者採訪美麗島大審就此消失。林聖芬說,在美麗島大審前就存在這樣的狀況,不是很重要的採訪也會「被人家那個」,而且林聖芬因為哥哥的關係身分是「黑名單家屬」,情治單位總覺得他當記者必定是來「搞鬼」;而在美麗島大審,當時採訪是要列冊的,調查局直接整車帶過來,而當調查局人員看到記者賣命寫逐字稿,也會時不時給予「關切」:「你怎麼這麼『認真』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