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四十九年一月十日,也就是羅馬建城第七○五年,太陽早已落在亞平寧山脈(Apennine mountains)背後,第十三軍團的士兵在黑暗中排列成行軍隊形。那晚的天氣也許嚴厲,但他們已習慣這樣極端的情況。八年來,他們穿過風雪、頂著烈日,追隨高盧總督打了一場又一場血腥戰役,直到世界的邊緣。
現在,從北方的蠻荒地帶回來,他們發現自己被部署在一個很不同的前沿,前方流淌著一條狹窄的河流,軍團一側是高盧行省,另一側是義大利和通向羅馬的道路。然而,如果踏上那條道路,第十三軍團將會犯下大不韙,不僅逾越他們行省的界線,還逾越了羅馬人民最嚴峻的法律,他們將不啻是挑起內戰。不過,當軍團向邊界開過來的時候,他們已心知肚明這種災難性的後果。他們一面跺腳抵禦寒冷,一面等待號角聲響起,呼喚他們採取行動:拿起武器向前進,越過盧比孔河(Rubicon)。
號角聲會在什麼時候響起?在昏暗的夜色中,盧比孔河因為山脈融雪的灌注而漲大,水聲隆隆,但仍然聽不到號角聲。第十三軍團的將士豎起耳朵,他們不習慣等待。通常他們前赴戰場的速度快如閃電,他們的將軍高盧總督以果敢、出其不意和行軍快速知名,而且當天下午才發布了越過盧比孔河的命令。所以,當他們最終到達邊界,為什麼忽然停住腳步?很少有士兵能在黑暗中看見他們的將軍,但在圍繞他四周的高級將領眼中,他備受猶豫折磨。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沒有指示人馬前進,反而默默無語地凝視盧比孔河的河水。他的內心在不平靜中靜默著。
羅馬人追求偉大 凱薩甘冒風險
羅馬人有一個形容這種時刻的詞語:discrimen,指的是非常危急和緊張得讓人痛苦的時刻。在其中,一個人的畢生成就懸於一線,就像任何追求偉大的羅馬人一樣,凱撒的事業由一連串這種危機時刻的前後相續構成。他一次次拿自己的未來冒險,又一次次從險境中勝出。對羅馬人來說,這正是一個男人的標記,然而,站在盧比孔河前面的凱撒面臨著一個特別讓人痛苦的兩難抉擇,而且這兩難是他先前的成功造成。
之前他曾在不到十年之內,以武力迫使八百座城市、三百個部落和整個高盧投降。然而,這種過高的成就讓羅馬人民憂喜參半,畢竟他們都是同一個共和國的公民,沒有任何公民被容許永遠獨領風騷。凱撒的政敵嫉妒他的功勞,害怕他的權勢,早就策畫要剝奪他的指揮權。現在,在西元前四十九年冬天,他們終於成功把他逼到牆角了。對凱撒而言,見真章的時刻終於到來。他若不是選擇服從法律、交出指揮權及面對事業被毀,不然就是選擇渡過盧比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