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台灣從引進HONDA的技術投入機車製造,到擁有獨立開發引擎技術、並能順利商業化,印象中也是近十年的事。
別遺忘的是,這數十年來政府的關稅保護可沒少過,而最近光陽除了喊「油電平權」要補助外,還喊著希望政府取消或調降貨物稅,有令我傻眼不已。
是鼠打鼠的台灣內戰。
四、盤點可能
這時回到2020年的現在,你也許不知道的是:看似吃政府奶水長大、行銷棒棒、客服差、消費糾紛頗多的GOGORO,目前是全球電動機車的技術領先品牌,(領先其他業者約5年),且由於政府支持,台灣的電動機車普及率全球最高。(2019年銷售佔, 18.7%)。
換言之,台灣電動機車正走在全球的領先位置。
而能成為領先也有其背景:
「機車市場年銷售量約5,500萬台,汽車約8,000萬輛,兩邊的終端產品產值至少差十倍差,經濟產值的差距更難估算。
這也造就『投入者』相對少,小市場品牌還有機會領先的機運。」
這時再回到我原先的課題:經濟危機中什麼樣的財政政策,能為台灣提升下一波的成長動能?
答案顯而易見:
從「創造未來機會」的角度來思考,創造(或強化)台灣的產業優勢。
從品牌到供應鏈,財政支出若花在這類企業的補助上,由資本帶起人力及通路的引導效果,有機會再景氣回溫時、台灣在比較優勢豐厚的情況下,得到一波產業的成長。
BTW,除了電動機車外,悲傷的是我數不太出來太多台灣具有這類優勢的產業,除了毋庸置疑的晶圓代工台灣是世界的王者(台積電才對),而腳踏車與電動腳踏車也很不賴,據說醫療產業有機會,而文創(影視)產出的量與品質太不穩定,我無法確定。
若有其他我不知道的產業,懇請補充。
五、總結
總結:「在經濟危機發發生時,政府刺激經濟的方式只有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兩種。貨幣政策姑且不論,但財政政策上建議多考量,除了發錢、減稅、挽救業者外,也建議投資已有基礎、且能創造未來優勢的產業。」
終究正如西薩‧希達戈在《資訊裂變》中闡述到關點:
1、知識創造了想像,把想像力結晶化的結果,讓知識成為了本領(優勢)。
2、一個國家資訊的量與複雜度的,等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這裡的資訊,意指各種知識、技術與訊息等可連結、結晶為產品的資訊。)
3、經濟是資訊成長的世俗展現。
比起農業與漁業,技術含量高、資訊量大、供應鏈複雜的產業,才值得台灣長期投資。
六、後話
最後,回到這波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
在全球資本、生產與消費的供應鏈如此緊密的情況下,你會發現一個弔詭的現況:任何一個工業大國出問題時,世界各國都會像卡到陰一樣莫名感到疼痛。換言之,若全球經濟想走出這波衝擊,每一個工業大國都得脫離疫情。
不論你喜歡哪個國家、或不喜歡哪個國家,都無法跳脫這個現況。
*作者為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