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安會難能可貴 安倍須珍惜升溫曙光

2014-11-13 18:37

? 人氣

本月10日登場的「習安會」能否開啟穩定亞太局勢的契機,決定於兩國領導人的手腕與智慧。(美聯社)

本月10日登場的「習安會」能否開啟穩定亞太局勢的契機,決定於兩國領導人的手腕與智慧。(美聯社)

APEC會議期間舉行短暫的「習安會」為時約30分鐘,對安倍而言大概是又驚又喜又尷尬,習近平則是無言、「冷感」以對。時隔兩年,東亞兩大國領導人再聚,破冰效果無庸置疑,但未來是持續消融,抑或關係回歸「漸凍」,恐得視安倍自己的作為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本月10日,習近平和安倍晉三在北京會晤,此次「習安會」為2012年以來中日首次首腦峰會。兩位領導人的握手照大概成了此次APEC最值得議論的外交互動之一。習近平的態度冰冷,安倍的不自在神情,說明了此次會晤最後雖水到渠成,但也同時也存在勉強成分。



為了兩方領導人見此一面,中間一來一回的轉折不少,先追溯到安倍7月曾派谷內正太郎隨前首相福田康夫訪華,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秘密會談。中方提出會談的前提條件:相互承認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存在主權爭議;安倍保證在任期內不再參拜靖國神社。安倍方面認為內容無法接受,打算要求中方進行大幅修改。

接著10月7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李小林的赴日訪問。李小林是中國前國家主席李先念之女,和習近平同屬「紅二代」,也是老朋友,李被認為是習的「秘使」。李小林在抵達當晚邀請安倍夫婦及日本政要在東京觀賞中國舞劇《朱鷺》。

當時外界視此訪問為打開日中關係僵局的關鍵之舉。舞劇《朱鷺》背後就是象徵中日友好。朱鷺是稀有鳥類,曾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等地廣泛分布。朱鷺被日本人視為國鳥,但因環境惡化,到1970年代野外已無蹤跡。

直到1981年在陝西發現世界上僅存的朱鷺族群,並於1989年首次人工孵化成功。1998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時,特別贈送日本一對人工養殖的朱鷺。舞劇《朱鷺》就是講述這段往事。

10月17日,日本為了向中國示好,鋪路「習安會」,安倍提出三點意見想打破僵局,卻遭中方輿論批得滿頭包,認為不實際,只是在玩文字遊戲。

而在接近APEC雙方是否見面之際,11月3日《新華社》評論潑了日本一盆冷水,要安倍為「習安會」創造適合的見面條件;6日日本國安局局長谷內正太郎前往北京協調;7日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達成四點共識;8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見面時表示,日方願努力加以落實四點共識。最終促成了10日的破冰會晤。

兩位領導人握手的瞬間,背後必然承擔許多國內保守派與民族主義者的言論壓力。此次會晤對習近平而言,或有中方稍作退讓的味道,否則在根本性問題如「島嶼爭端」、「歷史事件解釋」、「靖國神社」等議題上,「習安會」前達成的四點共識基本上看不到日本做出「明確承諾」,諸多媒體評論「共識」僅以無限廣義的曖昧文字呈現,雙方在後續解釋上仍有可能存在分歧。顧及國內人民的觀感,習在見面當下的低溫表情,也說明了中日關係雖然破冰,但仍是「低溫」。安倍在後續訪問也上道的回應嚴肅表情一事,「各國都有各國的難處」。

而安倍在外交人員來回協調這麼久後,對於最終達成的「習安會」當然喜在心頭。見一面在國內可贏回一些政治資本,多少都能削減國內對於安倍無法有效化解「中日對立問題」的質疑。

然破冰才一天,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即聲明『雖然中日達成四點共識,承認在尖閣諸島問題上存在不同主張,但日本政府仍堅持「尖閣諸島不存在爭議」的立場,並無改變。』後續日本是否能有誠意、務實的面對處理海域的危機管控機制,能否信守中日雙邊政治檔和「村山談話」等歷屆政府作出的承諾,在歷史問題上不傷害「13億多中國人民感情」,以及明年為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日本態度有待檢視。

見此一面,背後鋪路實屬不易。對中國而言,和平友好的兩國關係固然重要,但國家核心利益與民族情感問題恐怕不能隨便退讓,此次會談,中國官方表示是「應日方要求」舉行,並且淡化再淡化會談重要性;日本媒體反倒是大力報導。單就這點分析,中國跟日本,誰比較需要誰?不言而喻。諸多媒體也分析「見了總比沒見好」,安倍還是維持「曖昧的平衡」最安全。這也是珍惜此兩國升溫曙光的最基本作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