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早期犯下重大錯誤的中國,現在正向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伸出援手,這究竟有何動機?《慕尼黑信使報》認為,是歐洲人自己的不團結才給了中國人成為贏家的機會。《每日鏡報》則指出,向落水者伸出援手的人,至少不應在當下被責問動機。
《慕尼黑信使報》以「義大利之痛、歐洲之失、中國之機遇」為題,刊發總編社論指出,這場疫情的吊詭之處在於,偏偏是最初企圖隱瞞造成疫情擴散的中國,到頭來可能成為贏家,而輸家則注定是歐洲。
「歐洲各國拒絕為絕望的義大利人提供幫助,這種狀態持續了太久。老年人不斷去世的義大利,被歐洲拋棄。鄰國匆忙地關閉了邊界,卻不向義大利輸送援助物資或者醫療隊。……現在,這種局面逐漸發生了改變,已經有部分義大利重症病人被轉送往德國的醫院。可是,這發生在中國以及俄羅斯的宣傳行動之後:這兩個國家,都以很高的姿態(以及更深遠的算計)向義大利派遣了醫療隊、輸送了援助物資。」
「中國正展現出雪中送碳的角色,同時也在攻佔一個又一個歐盟橋頭堡。這個大肆收購歐洲高科技企業的國家,曾經在疫情早期瞞報實情,從而釀成了災難。怪誕的是,現在偏偏是這個國家有可能成為最大的贏家。歐洲人缺乏同情而引發了義大利人的失望,這種情緒將持續很長時間。歐盟錯失了贏回民心的機遇。危機,也會造就贏家和輸家。」
「每一個向落水者伸出援手的人,都值得贊譽」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則刊評指出,中國援助義大利等歐盟重災區,固然有很強的地緣政治利己動機,但是無論如何,每一個向落水者伸出援手的人,都值得贊譽。
「每當出現這樣的新聞時,歐洲都會立刻有人出手警告,反對的聲音接連不斷。批評者指出,中國、俄羅斯、古巴援助歐洲國家是為了美化自身形象,是為了分化歐盟。中國的目的是讓人忘卻自己在疫情早期的過失,還想拓張地緣政治影響力,推進一帶一路計畫。況且,中國自己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因此伸出援手並不是什麼難事。」
「這些猜測可能都是正確的,但是他們也確實在伸出援手。上述不斷重復的論調,也暴露出了那些總是試圖淡化積極面的擔憂者的憤怒成因:這讓他們看到了自己消極被動的姿態。他們(面對歐洲鄰國的求救)曾經視而不見、曾經冷淡沉默。其實,每個人都明白:當一個人向落水者伸出援手時,哪怕他的動機是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褒獎,也依然能夠拯救生命。這就足夠了。」
「苦難之中的義大利人、西班牙人、法國人,現在可不會去問援助者究竟是出於什麼動機。他們現在對所有援助者都心存感激。他們沒能獲得歐洲的及時幫助,他們也會想起從前無數次被提及的'歐洲團結',包括德國人提起的'歐洲團結'。疫情危機當前,'歐洲'、'團結'等字眼,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令人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