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燈裡的巨蟒》暗喻中國 「對人心操作特別有力」
由吳介民等人合編的《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新書近日上市。這本書分析在經濟、教育、媒體、網路等各種領域中,中國是透過怎樣的運作機制影響台灣,台灣社會又是如何做出回應。吳介民9日在新書發表會致詞時也提到李明哲事件,他說,還是要提這件事,不提一下放在心裡很難過。
吳介民說,這本書的書名取自美國東亞研究系榮譽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在2002年發表於《紐約書評》的文章〈China: The Anaconda in the Chandelier〉,林培瑞在當時就已提醒,中國已開始改變控制模式,巨蟒不是會噴火的龍,也不是臥虎藏龍的虎,而是很安靜的蜷曲在吊燈內,不細看不太會注意,但牠偶爾會探出頭,讓你知道有個東西在那邊,吊燈裡的巨蟒就是「隱隱的威脅」,牠釋放出的訊號既不明確又不規律,因此,「對人心的操作與控制就特別有力量」。
他舉例,就像李明哲被關了22天,從羈押地點、罪名、中國逮捕他的動機以及證據等等,外界都不得而知,當媒體各界開始揣測,就進入了中國的圈套,因為這會「產生某種攪動與恐慌的心理」,當台灣社會出現莫名的恐懼、亂猜一通、指責政府,中國關押李明哲要達成的作用就達到了。
對於李明哲事件,中國與我國政府提供的訊息都很有限。從可得知的訊息中,吳介民指出,他對這件事有3個印象,他認為,李明哲是很正直的人,也是執行人權工作的獨行俠,而李凈瑜對這件事情的回應方式,讓他有很大的衝擊。
吳介民受訪時指出,一般家屬會用盡可能的手段、資源,試圖去了解、疏通,讓被關押者得以較快被釋放,這是比較傳統的交換邏輯,也是人之常情。
李凈瑜非常勇敢 受害者不落入「中國的邏輯」
吳介民說,李凈瑜的反應比較不同,她不是用親情訴求哀求中國放人,也不是塑造悲哀、悲情的形象,面對中國對李明哲扣上莫須有的指控,她用理直氣壯、正直的態度要求公布拘押地點、准許探視、釋放李明哲,她主張中國這樣對她先生,必須要有公開說法,她在談話中論述人權、人身自由、言論自由與法治,這在過去中國欺壓台灣的相關人權事件中,是完全沒有見過的案例。
至於李凈瑜的作法是否會讓中國難以應對,吳介民指出,中國抓了李明哲,捅了婁子,「怎麼可以責怪家屬、責怪台灣?」是中國先抓人的,「並不是台灣惹麻煩」,李凈瑜的非典型思考就在於她「不落入中國的邏輯」,「為什麼我(受害者家屬)要去思考加害者的難處與邏輯?」;吳說,李凈瑜是「非常勇敢的非典型家屬」,去北京就是「打中它(中國)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