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本身從事政治工作時日尚淺,但仍能明白一個簡單道理,各行各業都講究市場區隔,當然政治界也不例外,這個情況在複數選區尤其明顯,個人的特質愈是鮮明,本身的基本盤也就能更為穩固,同時也因為選票的分散,候選人僅需拿到10%至15%的選票,便能順利當選。因此2018縣市議員選舉,時代力量敢說六都議員全區提名,主要也是鎖定了年輕族群佔了選票市場的20%上下,並且對於推出的候選人賣相特別有信心,以及有中央立委可靠的光環加持,未來六都內看到時代力量的議員在議場內質詢問政,可預可期。
鏡頭一轉,民進黨內最近動作頻繁,不僅秘書長洪耀福親自主席選戰兵推會議,聆聽年輕黨工意見,主打新型態政治行銷揮別傳統作戰模式;前老闆陳明文也提出徵召35歲以下年輕黨員,投入縣市議員缺額選區奮力一搏。不難看出民進黨在縣市議員的假想敵,已非老態龍鍾且內鬥頻繁的國民黨,而是充滿新生代戰力的時代力量,企圖阻擾時力在年輕族群打一波順風場。
筆者身為民進黨黨員,對於徵召35歲以下年輕黨員參選的提案,與多數政治前輩先進的看法一致,可說是『畫蛇添足、隔靴搔癢』,且黨內初選民調對於年輕黨員,已有加權辦法,方法雖然舊但至少大家都能接受。況且年齡大小不該是決定參選資格的依據,就算要徵召年輕黨員參選,評估的依據也該是能否得到年輕選民的支持,這取決於個人的特質與能力,與年齡幾乎無關。然而選對會召集人如此大張旗鼓的宣布的,若是在七月的全代會上遭到否決或有所修正,是否會被他人解讀為黨員對於黨中央的不信任投票?
最後回歸到文章開頭所說的市場區隔,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雖被認為是大綠與小綠,但兩者的差異卻不只是意識形態的深淺,前者作為執政黨且許多政策走向背離了年輕族群的期望,能給予候選人的只有沈重的執政包袱,然而後者作為一個新興政黨且議題走向緊抓住年輕族群,能給予候選人的便是神聖光環。假設兩黨在徵召的依據皆以理想主義為旗幟的個人特色下,勝負便取決於黨給予的是包袱還是光環。所以筆者建議,民進黨在地方有需多耕耘已久的資深助理,他們或許沒有亮眼學歷與浪漫理想,但卻有民進黨『勤政、清廉、愛鄉土』的務實特質,若是能把這群資深助理培養選舉戰力,作為民進黨在2018縣市議員的招牌人物,反而還能與時代力量在關鍵選區有所一戰,2018民進黨或成最大贏家。
*作者為八年級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