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峰說,「我想要創造一個工作舒適,又能幫自己及別人賺到錢的公司。時間投顧固定的薪水沒有辦法跟外資或大型金控相比,但工作的氣氛與成就感肯定比別家公司好很多。」
「敢言,我要員工做自己!」廖國峰用這句話來說明時間投顧特殊的辦公室文化。在時間投顧,只要是投研部的員工都可以推薦股票。
縱使貴為公司創辦人,但廖國峰同樣要接受「殘酷舞台」的考驗,不但必須接受同事的提問、質疑,還需說服過半的同事同意,方可將推薦股票放入投資組合名單,並定期檢視獲利,決定去留。
廖國峰說,投資圈盛行官大學問大,這裡不玩這一套,大家就事論事,為發掘好的投資標的,展開激烈的脣槍舌戰。績效好不等於投資邏輯對,績效好有時候是幸運,結果固然重要,但投資的邏輯、觀念正確與否更重要。有時候,同事推薦的股票大漲,但看錯基本面,開會時反而會被同事嚴厲批判。
「團隊合作才能找出個人投資盲點」
「團隊合作才能找出個人投資盲點,而要建立大鳴大放的企業文化則需要時間!」廖國峰提到為何將公司取名為「時間」的其中一個意涵。
廖國峰自豪地說,當年帶著國內股票型基金績效第二名的佳績,與五名研究員同事一起離開結束營業的安多利,縱使同事陸續被同業高薪挖角,但一個也沒有離開,靠的就是迥異於同業的企業文化。
業界有些公司老闆常對投研部下指導棋,甚至老闆還帶著研究員親自拜訪公司,以近乎職權騷擾的模式,半強迫投研部必須照著他的指示買進特定公司股票。對於這樣的行為,廖國峰非常不能認同。他說,一旦研究人員不能做自己,可能造成客戶、公司及自己三輸。
時間投顧的最大法人客戶是家教會。因為受低利率之害、孳息減少,教會無法支應免費慈善活動的相關費用,於是透過曾在金融圈服務的教友,從許多證券投顧公司中,評選出時間投顧幫教會進行代操。
「目標是改變台灣財富管理生態」
「時間投顧要幫客戶賺錢才能分潤,不像基金公司無論輸贏都能收取管理費。而有些投顧公司根本沒研究團隊,僅靠著個人光環,拿著客戶的錢就去賭,賭贏了就能分潤;賭輸了,賠的是客戶的錢。這位教友來了時間投顧好幾趟,觀摩過好幾次我們投研部的實際運作,消除了心中的疑慮之後,才放心把錢交給我們。」能獲得教會這個特殊客戶的信賴,廖國峰感到相當開心。
「老實說,公司成立後,我也曾懷疑自己走這條路對不對。因為公司的資本額被限制不能拿來投資,以我們設定的五年一○○%投報率,當初成立公司的五千萬元,可能早就翻了一倍!」回首來時路,廖國峰發出這樣的感慨。但他隨即話鋒一轉:「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如果還將賺錢擺在第一,代表我的人生是失敗的,人生有更多有意義的事可以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