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台灣整體產業,勞動部雖已公布職場防護指引和勞工請假、工資給付規定,但在部分高風險行業和外送員等非典型勞動者,相關防護措施和權益保障仍嫌不足。中央法規也僅具輔導性質,急需政府單位拿出魄力面對。
疫情是一面放大鏡,直直照見勞權保障薄弱的底層勞工。
勞動部於一月底公布〈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職場安全衛生防護措施指引〉,規定了勞資雙方自主管理與防護的責任。
然而日前勞動部備詢,立委輪番上陣詢問各行各業的工作風險與保障,部長許銘春卻只有罰站的份,幾乎一句話都說不上來。
除了密集與人群接觸的商場、餐廳與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第一線勞工背負高風險,醫療院所的清潔工、沿路清運垃圾的清潔隊與騎車送餐的外送人員也都被點名是防疫破洞。每個勞工都是活生生的人,一旦因工作不幸染疫,不只是多了一個案例編號,也多了一個未能受到保障的勞工。
醫院外包清潔工∣防疫津貼只聞樓梯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曾於三月初承諾,除了醫護人員外,為防疫付出心力的物理治療師、放射治療師與清潔人員,也將依據風險度與辛勞度評估給予辛勞的額外津貼,但這個說法目前只聞樓梯響。
十七年前的SARS事件,和平醫院的外包洗衣工就是防疫破口。三月初,台北某醫院發生一起武漢肺炎群聚感染事件,受害人就包括三名護理師與一名清潔工,顯示除了醫院正式編制的醫師與護理師之外,醫院的外包清潔人員也身處在危險的疫情第一線。
「沒有疫情的時候,我曾在垃圾桶撿到針筒!」長期擔任外包清潔工的阿黎提到,清潔工的工作內容龐雜,而且得穿梭在醫師、病患與病房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將病毒帶回家。據了解,政府初期規畫徵用口罩分配到各醫療院所時竟沒有納入清潔人員,事後經過協調才取得配給。
阿黎提到,醫師或護士本來就配備防護衣,不少醫院卻是在北部出現清潔工確診案例後,才開始注意到清潔工、保全等派遣人員也需要防護配備。
目前的現實狀況是,醫院的清潔工與醫院多半屬於「派遣關係」,既不受醫院指揮監督,母公司又不一定瞭解第一線工作狀況,使得清潔工無論在工時、薪資與相關權益一直處於弱勢。
立委江永昌就提到,衛福部日前公布〈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讓實際照護確診病例的醫師與護士每日、每班可獲得一萬元補助,但「清潔工呢?」
對於他質問的問題,勞動部與衛福部沒有給答案,只說要等指揮中心裁示。
「醫院本來就是高風險場所,清潔工總是來來去去,永遠補不滿。」阿黎觀察到,在疫情爆發之後,清潔缺工的情況更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