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劇不能只靠導演」 《誰是被害者》取經美劇打團隊戰 盼開拓產業可能性

2020-04-24 08:10

? 人氣

團隊戰首重溝通 編劇、導演、剪接3面向橫向串連

莊絢維坦言,《誰是被害者》在製作、技術上,就是希望打造美劇規格,但過程並不容易,「因為目前我們的產業狀況,離美劇是有一段路的。」陳冠仲則補充,類型劇不是導演現場決定就可以,從劇本設計、台詞到剪接,都需要完善的橫向溝通方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莊絢維進一步解釋,《誰是被害者》有別於過往導演主導的模式,團隊間必須緊密地溝通,「拍片是三次創作:編劇、現場、剪接。這次可能我們在現場拍,剪接看素材後,發現還需要哪些畫面,就會打電話請我們補,我們下次回到那個場景就可以拍,或者我們會跟剪接說,這場戲想怎麼玩,他就會理解、更改前一場的剪接方式。」

200407-Netflix台劇《誰是被害者》主創團隊7日接受《風傳媒》專訪,圖為導演莊絢維。(盧逸峰攝)
Netflix台劇《誰是被害者》主創團隊7日接受《風傳媒》專訪,圖為導演莊絢維。(盧逸峰攝)

團隊作戰需要磨和,好在兩位導演與瀚草早有默契:莊絢維在大螢幕初試啼聲,便是《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與剪接師解孟儒也是第二度合作,而陳冠仲則曾在《紅衣小女孩》系列擔任副導演。

莊絢維說,這樣的橫向團隊溝通模式,在《紅衣》時期就已經開始,這次可以說是更進化,「感覺好像在這個球隊打第二年,更瞭解彼此想要什麼、長處是什麼」,他也認為,這一輩的影視工作者,需要更理解每工作環節,才能整合每個人的才華,讓作品更往前推進,「不是以前說我是導演,想說自己的故事這種邏輯。」

不過,雖然同樣參與《紅衣》系列,兩位導演過去卻巧妙錯身,直到這回才實際認識。陳冠仲對此表示,雖然是首度合作,兩人溝通上卻很順暢,「我們是加法的狀態,一個人提出一,然後大家想辦法一起變成二。」

陳冠仲指出,兩人在現場的配合,主要由善於分析角色的莊絢維引導演員,副導出身的他,則負責技術人員調度,「他告訴角色可以做什麼,我就說現場可以怎麼配合」,說著他再度強調,類型片不是只靠現場導演呈現,包括剪接、音樂等,各方面都要能互相配合。

20200407-Netflix台劇《誰是被害者》主創團隊7日接受《風傳媒》專訪,圖為導演陳冠仲。(盧逸峰攝)
陳冠仲指出,副導出身的他,在現場主要負責技術人員調度。(盧逸峰攝)

「台灣要有自己的語言講類型」 美術助攻讓角色活在場景裡

打從外國影集進入觀眾視野以來,如近年的《紙牌屋》、《絕命毒師》等,皆在台灣擄獲大批粉絲,以所謂美劇規格為目標,究竟要如何與之抗衡?對此,莊絢維也指出,看過這麼多劇之後,會發現其實是無法複製的,「就算故事一樣,西方美學在台灣場域也不適合。」

場域問題來自場景與預算。莊絢維指出,台灣在色調控制上較凌亂,如街頭會有各種顏色的招牌、店家,然而美劇背景往往很一致、乾淨,因為他們有足夠預算控制場景,或在後製階段修掉,要學習美劇規格,台灣還是要找到自己的方法。

「台灣需要有自己的語言去講類型,還是在於接地氣,讓台灣人看了不會覺得距離太遠。」陳冠仲說明,這就得營造出屬於台灣的氛圍,其中美術、場景幫了大忙,如偵三隊、新時報的辦公室都是搭景,非常有味道,而王識賢與警隊隊員碰撞出的火花,也帶來本土氣味,原來他們還擔心,這些演員形象太多鮮明,反而搭不起來,但最後卻奇妙融入整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