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射導彈
經歷了2015年的災難性失敗後,北韓的「北極星」(Pukguksong)飛彈計劃在2016年取得了進展。這是一種從潛水艇上發射的彈道飛彈。
北韓工程師過去只掌握水下飛彈噴射技術,但沒有掌握點火技術,水下噴射飛彈的射程也很有限。
去年4月,北韓成功開發出固體燃料後,其潛射飛彈測試開始成功。
這些潛射飛彈目前還很難達到美國、俄羅斯、中國的水平。它還需要更多試驗來增強穩定性。北韓的潛艇噪音也很大,易於探測。因此,這種導彈目前只是贏得了國內稱讚,並不具備真正的軍事意義。
衛星圖像也顯示,北韓正大力投資翻新位於新浦的潛艇基地。這也證明其潛射導彈開發計劃還處於初始階段。
這次閲兵式上展示了一種被美國稱為「KN-17」的新型飛彈,這種飛彈曾經出現在新浦潛艇基地。截至目前,這種陸基反艦彈道飛彈有過兩次失敗的發射紀錄,但應該足以讓美國、南韓、日本的軍艦引起重視。
固體燃料
今年2月,北韓從陸地上的車載發射架試射了一枚固體燃料的潛射飛彈,並將之稱為「北極星2號」(Pukguksong-2)。
北韓飛彈曾經廣泛使用和飛毛腿飛彈一樣的液體燃料。液體燃料便宜而且可靠,但缺點是易腐蝕,不能儲存在飛彈體內。這意味著飛彈必須和燃料以及氧化劑同步運輸,目標更大,也更容易被衛星定位。由於飛彈不能在裝上液體燃料之後運輸,其發射過程也更長。
北韓飛彈過去的發射流程是,卡車將其運出隧道,通過支架讓彈體豎立,然後加注燃料,再進行瞄凖和發射。
固體燃料則能夠被儲存在飛彈體內,在作戰時可以節省寶貴的時間。
這次閲兵式上, 北韓展示了2種裝載固態燃料火箭的罐體。
儘管外界很難知道這些罐體裡是否真正裝有火箭,但這已經意味著北韓新的飛彈發展理念,這些理念將透過以後的閲兵以及測試展示。
除了火箭技術之外,北韓去年還在飛彈武器的發射和部署方式進行了改變。
去年9月,北韓發射了3枚彈道飛彈。今年3月,它再次同步發射4枚飛彈。同步群發的方式讓監測工作變得更難,對正在南韓部署的美軍薩德系統構成了新挑戰。
遠程導彈和核彈頭
讓美國最關心的事情當然是北韓能否製造出襲擊美國本土的飛彈。
發展遠程彈道飛彈的目的毫無疑問是實施核攻擊。將常規彈頭安裝在洲際飛彈上幾乎毫無意義。
北韓從2012年的閲兵式上開始展示洲際彈道飛彈,當時它不僅展示了「KN-08」,還將非法獲取的中國卡車改造成了發射架運輸工具。最早安裝在發射架上的飛彈被認為是假的,但隨著時間推移,北韓進行了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