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當血統有罪,國家暴力無罪

2020-04-26 13:00

? 人氣

從馬來西亞來台讀書的陳欽生,只因在馬國的小學老師曾參與左翼運動,就被認為在台灣有顛覆國家意圖。(盧逸峰攝)

從馬來西亞來台讀書的陳欽生,只因在馬國的小學老師曾參與左翼運動,就被認為在台灣有顛覆國家意圖。(盧逸峰攝)

在台「華僑」所遭遇的國家暴力不只是不當審判,更痛苦的是黨國體制強加於人的「血緣主義」,要求他們效忠以「正統中國」自居的國民黨。

促轉會成立後,特別公告撤銷政治受難者的刑事判決,平反他們在白色恐怖時期遭受的不當審判。最後一波公告儀式中,受邀致詞的分別是台北出生的蔡寬裕、從馬來西亞來台求學的陳欽生,以及歐陽劍華的長子歐陽慧剛,他的父親是一九四九年後來台的福州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時國家迫害人民並不區分省籍或族群。」歐陽慧剛的發言正說明了三人同時在場的原因。晚近的研究揭示,台灣的政治受難者不限於本省人,還有外省人與原住民,杜晉軒的《血統的原罪》提醒我們別忘記當時在台的「華僑」。

他們多半已歸化於所生所長的東南亞國家,充其量只能算做「海外華人」,卻因父執輩來自中國沿海省份而被稱為「華僑」。杜晉軒指出,「僑」與「祖國」帶有主從關係,以「正統中國」自居的國民黨因此要求他們效忠,成為中國(中華民國)人。

有別於屬人主義或屬地主義,國民黨採取的「血緣主義」訴諸人民的愛──中華民族主義做為維繫統治正當性的工具,凡是被認為不愛中華民國的就要思想改造。夾處兩個中國與居留國的「華僑」動輒得咎,稍有不慎就遭遇牢獄之災。

冷戰時期的東南亞國家與台灣同屬以美國為首的反共集團,彼此共享「匪諜」與「左翼運動」的情報,甚至遣送人民來台受審;當台灣面臨外交震盪時,「華僑」被當做人質。

「華僑」的複雜性使得《血統的原罪》不只是處理單一政權的國家暴力,而是爬梳台灣、中國與兩大僑居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進一步為台灣的白色恐怖提供兩岸分治、區域政治與冷戰對峙的視野。

轉型正義是為了反省國家暴力。有別於過往作品著重個別受難者所承受的不當審判,杜晉軒更強調國家僑務工作強加於人的「血緣主義」。一如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想像的共同體》所言:「民族主義成為普世規範的二十世紀,無疑的也是人類史上最充滿暴力、最具毀滅性的世紀。」

《血統的原罪》是台灣首本系統性描寫東南亞華人政治受難者的作品。(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血統的原罪》是台灣首本系統性描寫東南亞華人政治受難者的作品。(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血統的原罪
作者:杜晉軒
出版:台灣商務印書館,2020年2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