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50萬當選市議員 陸生蔡博藝:新媒體力量

2014-12-13 15:50

? 人氣

陸生蔡博藝參加《公民、青年與台灣選舉:兩岸青年的對話》座談會。(林韶安攝)

陸生蔡博藝參加《公民、青年與台灣選舉:兩岸青年的對話》座談會。(林韶安攝)

曾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的陸生蔡博藝,今年大四,她在13日上午的《公民、青年與台灣選舉:兩岸青年的對話》座談會上,談到對台灣選舉的觀察。她在競選期間,近距離跟著台北市大安區古莊里里長參選人簡銘宏,以及綠黨競選桃園市中壢區議員的王浩宇,她觀察到,新媒體讓競選成本大幅降低,老一輩候選人該思考撒錢方式的妥適性,而基層結構派系依舊穩固,突圍仍有困難的情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蔡博藝觀察過2012的總統大選,也從旁觀察台灣多起社會運動後,今年,她將焦點放到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甚至利用3個月的時間,近身跟著參選人王浩宇、簡銘宏,觀察他們的選舉過程。

靠臉書及app也能當選市議員

蔡博藝發現,台灣年輕人與新媒體對選舉結果有深刻的影響,她觀察到26歲的王浩宇運用了年輕世代的競選方式,即便沒有花到傳統選戰的2000到3000萬,也能選得上。王浩宇是「我是中壢人」臉書社團的創辦人兼團長,他使用臉書與選民溝通,直接了解民意,甚至因為臉書人氣旺,當局不得不重視該社團的民意。

此外,蔡博藝觀察到王浩宇以app科學記錄掃街軌跡,達到中壢夜市跑24遍、中原夜市跑20遍的基層經營規模,年輕人勤跑的效果,甚至能打破基本盤的鐵票格局,最終以150萬元、不到其他參選人10分之1的競選經費,當選第2高票的市議員。蔡博藝認為,這是對台灣老一輩候選人撒錢競選的一次反思,「花3000萬競選,議員薪水也沒那麼多,剩下的錢要怎麼賺回來?」

陸生蔡博藝談到對台灣選舉的觀察時,中國海洋大學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郭震遠卻在旁呼呼大睡。(宋小海攝)

年輕人認為能投票是幸福的事

至於她觀察週邊年輕人的參與熱度如何?「很多人聊選舉」,同學間會互相號召大家返鄉投票,選前周五清華大學返鄉車前甚至排了1公里的隊,「能去投票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他們甚至形容投下手中的一票,是件有使命感的事。

至於如何解讀年輕人的高參與度?她認為,是年輕人的覺醒,台灣從2012年開始的社會運動,年輕人往往是主角,如反國光石化、反媒體壟斷、苑裡反瘋車、反桃園航空城、華光社區案等社會運動的背後,都有學生努力地聲援,而318的太陽花學運,在她看來,是民怨不滿的集中體現。

最後,她認為,台灣的政治環境不利於青年參政,競選市議員要先付20萬保證金、里長5萬,還得先花3至5年全職無薪的基層人脈關係經營,才有競選的基礎,因為基層結構派系穩固,突圍困難重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