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 「正如習近平本人承認的那樣,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刻,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自中國成立以來,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但是,她又說,「同時,共產黨也一次一次證明了自己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羅蘭是在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星期一(4月27日)舉行的一場有關「中國模式, 北京推銷替代性全球規範和標準」的聽證會上這麼說的。當時她被問道,中國目前遭遇的困境是否會影響中共向全球推銷「中國模式」的努力。
參加星期一聽證會的專家一致認為, 中國試圖利用疫情提升形象,與中國長期以來試圖通過輸出「中國模式」,推進替代標準和規範,以期在全球獲得更大影響力的戰略是一致的。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亞洲項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 )在聽證會上指出,中國的「抗疫」外交在一些國家是成功的。
她說:「那些已經受到影響,希望中國成功的國家,例如義大利和塞爾維亞,它們歡迎『一帶一路』的資金。在疫情之後,您會看到它們對中國採取更加積極的態度,而不是批評中國。因此,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將看到疫情后,在一些國家,有關中國的敘事會被積極強化,在另一些國家,有關中國的東西會更負面,會更受質疑。」
不安全感與野心促使中共輸出「中國模式」
中國打算輸出「中國模式」的企圖在中共19大上明朗化。2017年10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中共19大會議上說,中國要為人類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他說,中國發展的成功「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的國家和民族,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提供了經驗和借鑒。」 不過,後來他又表示,「中國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做法」。
但是,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易明在聽證會上說,自習近平19大講話的兩年半以來,中國越來越努力地在全球推廣中央集權的政治和經濟模式,而且也感到越來越舒適。
她說,中國輸出「中國模式」有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考量。她說: 「第一,是為了阻止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批評, 這個我們在新疆和南中國海問題上都看到了;第二,推進替代的秩序;第三,在經濟上獲益,第四,讓中共在國內的執政合法化。」
美國國家情報大學中國研究員、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研究主席丹尼爾·托賓(Daniel Tobin)認為,中國輸出「中國模式」的最大驅動力是為了所謂的中華民族的複興。
華盛頓國家亞洲研究辦公室高級研究員羅蘭補充說,中國試圖輸出「中國模式」 既是「出於野心,也是因為不安全感」。既害怕外部勢力滲透,國內政權不保,又貪圖國際霸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