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遏止新冠肺炎擴散,居家防疫、社交疏離等手段正深刻地影響著全球多數民眾的生活,除此之外,在科技方面,許多追蹤、監控技術也因應防疫需求大幅發展。儘管「數位防疫」一直有「國家監控」的疑慮,目前「去中心化追蹤技術」的興起,不失為一種解方。
數位防疫:監控與隱私二選一?
為了遏止新冠肺炎,許多國家借助科技的力量防疫,儘管因為藉由定位追蹤感染者的接觸鏈而「強而有力」,卻也引發侵害人權的疑慮。比如中國、俄羅斯等威權國家被稱為「威權防疫」的監控模式。
而在多被外界視為防疫模範生的民主國家南韓,政府也能依法為了防治傳染病來獲取人民隱私資訊 ,以便追蹤感染者的接觸鏈,比如信用卡消費記錄、手機GPS定位、監視器畫面等資訊。儘管「肺炎地圖」這種方式在支持者眼中是「滿足民眾疫情知情權」,卻也引發近似獵巫等負面影響。
史無前例!蘋果與Google聯手發展去中心化追蹤技術
不過,數位防疫必然會侵害人權嗎?在人民的反彈之下,目前的數位防疫漸漸轉向「去中心化」、「高度匿名」的追蹤技術。
科技界兩大龍頭蘋果與Google在上月10日宣布攜手抗疫,合作研發iOS與Android可共通的新冠肺炎接觸史追蹤技術。為了降低迫害隱私的疑慮,該技術採用的追蹤方式是基於藍牙技術(Bluetooth),以讓資料去中心化,並確保被追蹤者保持匿名。
這項計畫原本預計在5月發行應用程式介面(API),供各國政府繼續用來製作追蹤新冠肺炎接觸史的App,不過這個API的測試版(beta)已提早在上周向各國公衛機構釋出。
藍牙是一種近距離的無限通信技術,能允許電子儀器在近距離內交換資料(比如與手機連線的藍牙耳機、無線藍牙滑鼠等,或者90年代將手機靠在一起「用藍牙傳檔案」的青春回憶)。目前絕大多數平板、智慧手機都支援藍牙技術。基於藍牙的追蹤方式,紀錄的是兩支手機之間的「距離」,而非手機的「位置」,因此匿名程度比起GPS定位的方式高上許多。
何謂資料去中心化?
「中心化的追蹤方式」指的是被匿名化處理的資料被儲存到國家管理的伺服器,經分析後用於防疫。不過,這種追蹤方式實際上的匿名程度令人懷疑,不少人擔心國家當局能藉此掌握民眾的社交圖譜(social graph;即社交行為的樣貌),有國家數位監控人民生活的疑慮。
而若採用以藍牙為基礎的「去中心化」的接觸史追蹤技術,代替個人識別碼(PIN)的短暫識別碼(EID)僅會儲存在個人的電子儀器上,且僅會在用戶確診且同意之後上傳。這個確診資訊也會透過轉發伺服器(relay server)來發送通知,因此一切都能在不透過中央伺服器的情形下運作,也因而能屏除國家監控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