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在疫情中召開「兩會」,中共對台只會更硬

2020-05-06 06:40

? 人氣

目前中國正處於「歷史交匯期」,緊接著「第一個一百年」和2022年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圖)是否能順利連任的關鍵期。(資料照,美聯社)

目前中國正處於「歷史交匯期」,緊接著「第一個一百年」和2022年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圖)是否能順利連任的關鍵期。(資料照,美聯社)

延宕近2個月的中共「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會議(合稱「兩會」),將分別於5月21日及22日在北京召開。中共實施一黨專政,傳統上兩會都是扮演橡皮圖章的角色;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兩會的召開,不會只有象徵意義而已。雖然中國大陸的疫情已受到相當程度的控制,確診病例大多是境外移入;但要在北京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群聚活動,仍須冒極大的風險,這就凸顯出這次兩會的真正意義所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共目前正處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一百年」目標之間的「歷史交匯期」。在習近平眼中,今年(2020)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節點,引述中共官方的話說,「既要確保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又要在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上開好局。」因此,中共能否完成上述的階段性任務,攸關習近平能否在2022年中共「20大」時順利延任;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一場世紀流行疫疾,讓習的「中國夢」,也因此受到病毒的感染。

習近平4月27日主持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13次會議時說,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能夠有力推進,歸功於「黨的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發揮重要作用」。這就是中共排除萬難召開兩會的動力所在。會議最大的邊際效用,就是以激發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來動員群眾的支持,幫助習渡過疫情產生的政治難關。例如,習近平強調要了解如何用辯證思維,理解冠狀病毒造成的危機。他說「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武漢視察。(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曾親自前往武漢視察疫情。(資料照,美聯社)

一般認為,經濟、外交和台港,是立在中共面前的「三座大山」,也是習必須處理的危機問題。先論經濟問題。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有統計資料顯示,肺炎疫情造成中國大陸第一季經濟巨大損失,當季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去年同期下滑6.8%,創下中國公布GDP數據以來的新低。外界關注的是,中共如何設定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以及今年要如何推動經濟成長。

在人大會議開幕當日,依例將由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進行「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將會環繞在「六穩」和「六保」的周圍打轉。值得注意的是,誠如中共「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所說,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同以往金融危機僅有金融流動性層面出現問題,而係供給端與需求端同時嚴重受創,中共各地方政府推出之復工復產措施刺激效用有限。他認為,中共當務之急是須藉刺激消費、啟動內需,以穩定需求端。

中共擔心經濟萎縮危及社會穩定,失業就是產生社會動亂的來源。解決就業問題主要靠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對中國大陸GDP貢獻率高達60%以上,吸納70%以上農村轉移勞動力,提供80%城鎮就業機會,以及90%新增就業。據中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公布的一份聯合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近30%的企業今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半成,近85%的企業維持不了3個月生存。管清友認為,中共宜直接降息,避免許多企業短期內破產,如此才能保就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