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理解決「四缺」問題
對於民間一直說台灣四大皆空,缺水、缺電、缺工、環評不確定性高局限了產業發展空間,其實,把人才弄到失業的台灣,才是真正浪費資源的國家。外界高喊缺工,但卻有不少人力是處於失業的狀態,這時候企業以及大環境都應該自省,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誤把人才弄到失業了。
再者,台灣限水、限電消息時有所聞,因此,缺水、缺電也是影響企業在台投資的主要障礙。台灣擁有豐沛的自然資源,不僅降雨量以人均來看,獲得的水資源居全球排名前位,另外,台灣四面環海,有豐富的潮汐,也有地熱,卻不懂得利用充沛的天然資源,反觀以色列卻可以在一片沙漠中,將有限的天然資源轉換為綠洲。
台灣有太多的浪費,各行各業都有浪費的情況出現,想解決浪費的問題,關鍵在於管理,就如蘇聯解體當時,管理大師彼得·克拉克曾說過,蘇聯解體不是因為輸在資本上,而是管理上輸了。不過,管理涉及了文化磨合、國情,即使是美國人也無法勝任幫台灣人管理,如台灣很多留學生到美國生活時都很準時,但回到台灣後,卻不準時了,這是因為文化的感染。
至於在人力資源素質的提升上,我建議要書不離手,養成閱讀習慣,即使只多看了一句話,或者可在閒暇時多加利用行動裝置,整理市場上相關重要議題,讓自己時時都可以加值再利用。
到海外市場創造合作經濟
面對政府現正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不少人認為這是因為西進走不下去了的替代方案,新南向絕對不是西進走不下去了才推新南向。新南向是新價值、新作為、新思維,突破了過去兩岸三角貿易模式,突破紅色供應鏈崛起的挑戰。
新南向可以實現企業針對不同的市場發展程度,到不同市場發展,讓企業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市場發展,而這時政府若由上而下的推動新南向,企業只會到一個城市或市場去發展,甚至發展只會局限在某一產業或部門,而無法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反而造成了更多的浪費。企業在南向的同時,一定要因地制宜,選定對自己有優勢的市場才過去,新南向講求的是相對的競爭力與新的合作模式,既然跟A比輸了,就去跟相比具有優勢的B比,畢竟世界這麼大,沒有非得要到中國大陸去的。
我們細數國外政府的做法,新加坡是政府不幫企業做決定,讓民間自由決定,政府負責提供充分的訊息及必要的基礎設施;又如日本拉麵業進軍台灣時,日本政府則是投資中央廚房,幫業者在台灣做好相關基礎公共的設施。
反觀台灣,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能望星空嘆,其實全世界都希望跟台灣交朋友,這是台灣對外發展的優勢,因為他們與台灣心中都有共同的敵人--中國大陸,但台灣在與世界交朋友的過程中要先站穩自己,然後廣結善緣。現在,台商南向必然面臨政治問題,政治問題就要用關係來化解,要與人為善,創造合作經濟,與當地合作必須讓兩方都能賺錢,這樣當地才會願意與台商一起賺錢,也就不會刁難我們,排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