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惡名昭彰的《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10年。這也是美國史上第一部完全禁止特定種族移民的法律。20世紀初期,菲律賓成為美國海外殖民地,美國殖民官員將歧視眼光放在當地人身上,認為他們是不潔、不文明的存在,把熱帶疾病、菲律賓「叛軍」視為美國維持統治的兩大敵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仇日氛圍讓日裔美國人「裡外不是人」,1942年2月19日,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簽署第9066號行政命令,授權陸軍部部長將國內某些地區定為「戰區」,戰爭必要之下,可以限制戰區民眾的自由。最終該命令成為14萬日裔美國人被送入內陸拘留營(集中營)的導火線──日裔民眾因為任何細微舉動遭指責是「日本間諜」,當局能以國防安全之名拘禁他們。
這項行政命令還影響了美國東岸的德裔、義大利裔美國人,但被監禁的絕大多數是日本裔,他們多為歸化公民,或是移民第二代、第三代。此外在軍方組成以日裔美國人為主的第442步兵戰鬥團之前,逼迫所有應募男性證明他們不是日本間諜,只對美國忠誠。
羅斯福宣布編成第442步兵戰鬥團時曾說:「美國精神不會,也從不考慮一個人的種族或血統。」多達1萬4000名日裔美國人加入戰鬥行列。然而美國政府直到戰爭結束後,才陸續解散囚禁日裔民眾的拘留營。德里昂表示,從這些歷史教訓可見,任何表達愛國主義的行為,都無法使亞洲移民免受種族主義侵害。
模範少數族裔的背後
幾十年來,種族平等的人權政治正確思想改變了美國社會不少,從政壇、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s)到好萊塢(Hollywood)等影視文化產業,亞裔人士慢慢提升了地位。擁有加拿大與美國雙重國籍的韓裔女星吳珊卓(Sandra Oh)2018年成為首位奪下2座以上金球獎的亞裔女性,她的感言是:「我以身為亞裔為傲。」
德里昂指出,從表面上來看,這是文化融合的時刻,但是亞裔美國人成為模範少數族裔的背後卻具有陰暗面,那就是站在白人的角度上,替黑人、西語裔、華裔少數族群「打分數」,透過提升亞裔地位,來排擠其他邊緣族群的生存機會。例如1943年美國廢除《排華法案》,不是出於同情華人處境,而是為了組成「同盟國」對抗以德日為首的「軸心國」,當時日裔、黑人依舊受到歧視。
另一個知名的「打分數」例子是在1965年,時任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簽署《哈特–塞勒法案》(Hart-Celler Act),不再將種族作為移民美國的限制,改讓擁有重要技能的亞洲和非洲人士優先移民,但是該法案也對拉丁美洲移民施加人數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