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這波全球疫情並沒有被擊倒,還被歐美譽為防疫模範。但是緊接而來的紓困,卻暴露了人性的脆弱。希望台灣不會印證陳志金醫師說的那句話:「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
沒有經歷突然被資遣、忽然失業的人,要怎樣體驗那種感覺?每天早上依舊出門,只為了不想另一半跟著緊張,但是提款機顯示的數字一天天變少,然後還要保持每天情緒很正常。
這是一種慢慢侵蝕自信的過程,誰能幫你找回自信?找回原本熟悉的生活?2008年8月,我遇上這輩子第一次被資遣的失業經驗。
金融危機被解僱 失業者易成「職場邊緣人」
過去在職場上,都是我開除老闆,但是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傳播媒體廣告業務急凍萎縮,裁員是確保企業生存的唯一方法。但為什麼是我?在自問自答中,會讓人慢慢對自己失去信心;同時口袋裡現金越來越少,又讓人越來越焦慮。
台灣對失業者依《就業保險法》有失業給付制度,按申請人離職辦理退保前六個月的平均月投保薪資60%計算發給,最長發給六個月(退保時年滿四十五歲或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最長發給九個月),雖然和原本薪資有一段差距,但總讓人還可以撐一下。真正的壓力是找不到工作,甚至降格以求都很難找到原本熟悉的工作,導致失業者很容易逃避,甚至不願意出門,最終成了職場邊緣人。
我很幸運,因為我的另一半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不斷鼓勵我,讓我有勇氣走出門面對世界。後來我毛遂自薦上了東森電視《關鍵時刻》,開始電視評論生涯。
剛上節目是2009年一月,又逢農曆春節將至,馬政府決定發給每人3600元消費券。當時我的通告不多,一周約一、二次,夫婦兩人7200元消費券就成了過年主力,甚至連岳父母的消費券也被我拿來用,因為心態上總想留住現金才有安全感。那一年馬政府的消費券並未如預期產生刺激經濟的作用,成數效果有限,這種沒有安全感的日子直到2009年下半年才恢復正常。
紓困方式混亂惹議 暴露「人性」脆弱
這次新冠疫情讓全球經濟停擺,對執政者最重要的是盡量保住那些原有的工作機會,只有保住工作,才能幫最多人保住原有的生活。其次則以現金彌補經濟受重創的人。但這波「萬元之亂」不只申請文件繁瑣,還在政治力操作下,有意無意之間往「為什麼我沒有」的方向推波。
台灣在這波全球疫情並沒有被擊倒,還被歐美譽為防疫模範。但是緊接而來的紓困,卻暴露了人性的脆弱,希望台灣不會印證陳志金醫師說的那句話:「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
*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732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