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上半場結束,台灣防疫成績名列前茅,國人慣以成敗論英雄,指揮官陳時中滿意度破九成。但,陳時中的防疫決策真如大家稱許的符合「專業、透明與當責(Accountability)」嗎?
首先,從酒店、舞廳是否復業談起。陳時中說要交由地方政府決定,因為他跟副指揮官沒辦法每天到酒店去跑(說得好像柯文哲和黃珊珊可以每天跑酒店一樣)。又說,中央已制定標準,由各縣市政府評估管理量能,看能否負擔,再決定復業否。講的冠冕堂皇,但,中央的標準中,室內1.5公尺社交距離,戴口罩的個人防護,酒店要如何執行?中央訂了一個「無法執行」的規定,要地方做決定、風險自負。難怪柯文哲砲轟「下令關閉很容易,下令開,大家都不敢負起責任」。對此,陳時中的回應竟是「社會自有公斷」,企圖用九成滿意度強壓柯P,而不是用專業說服大家。
平心而論,當初因為酒店女公關而決定酒店歇業,是以社區風險「超前」部署,還可說見仁見智(只是令人好奇:那KTV、夜店就沒有風險)。如今酒店要復業,也應該要以社區病毒存在風險的高低來做決定。陳時中應該要告訴國人:現在台灣社區病毒的風險是多少,所以我們決定酒店可以復業(或繼續歇業直到風險多低才可復業)。而不是每天一方面賣龜苓膏、發西瓜、或吃芭樂慶祝零確診,一方面又不敢宣布酒店復業,各項解封動作只憑「幾天零確診/幾天無本土確診」決定,專業邏輯不通、透明度不足、又不敢擔責。
再如職棒開放球迷進場,5月8日(連續26天無本土確診)開放1000人,5月15日(連續33天無本土確診)開放2000人,到底是什麼專業理由?請問,棒球場那麼大,一千名和兩千名觀眾,進出場路線好好分流,在密度、風險上有不一樣嗎?陳時中沒有說明,只告訴大家「新規定」,便要大家照著做。若以醫病關係(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為喻,這是屬於最落伍的「上對下的威權」方式,這種方式現在早已被「共享決策」取代了。陳時中從一千人放寬到兩千人,乍看之下,好像很謹慎,其實根本毫無意義。如果不是專業有問題,就是迷戀「威權指揮」的感覺:我怎麼講,二千三百萬人就會怎麼做。
就防疫專業上,社區解封要靠的是科學,即對社區病毒分佈趨勢的掌握。最佳的方法是定時在社區抽樣檢驗病毒和抗體,以掌握其傳播趨勢。過去我們是否做過這種社區抽樣檢驗,指揮中心未曾說明。如果沒有,顯然不合科學;如果有、卻未說明真實狀況,就不要自我標榜公開透明,也不要自吹「是一個讓你一直問的衛福部長」。
最後,更麻煩的是,陳時中記者會天天沾沾自喜零確診,這將帶來後遺症。目前歐美亞各國疫情嚴重,所以各國幾乎都封鎖邊境以防堵病毒入境。但當疫情趨緩後,各國為經濟發展,終將互相開放邊境,屆時台灣勢必也要跟各國交流。問題是,歐美各國解封的標準絕對不是零確診,所以台灣國境一開,將會出現疫情。如果Jolin來了是吃滷肉飯,那未來如果確診再現,是不是就不能吃?職棒也要縮為1000人入場、或再閉門打?日前張上淳坦言,現在國人對疫情的期待值是零確診,對決策者壓力很大。問題是,全民會期待「嘉玲」,是你蔡政府、陳時中短視邀功、自我宣傳造成的。
整個疫情指揮中心全部用醫師的觀點(只見個人)、不是用公衛的觀點(考量群體)看事情,恐將因見樹不見林而進退失據。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