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景氣颳起寒風,各國政府紛紛祭出紓困方案,只是隨著經濟目標不同,彼此之間的手段也有偌大差異。然而,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瘋狂買入債券與降息所造成的債務,將可能造成更長久、更深遠,甚至是不可逆的影響…
這篇文章,你也可以用聽的!請到APPLE PODCAST、SPOTIFY或是SOUNDCLOUD收聽我們製作的PODCAST,並且給我們打五顆星評分,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歡迎留言給我們!
自去年12月至今,新冠肺炎已延燒超過5個月,全球確診人數高達347萬例,死亡人數更高達25萬人次。疫情籠罩之下,各國紛紛祭出禁令,要求國人非必要時不要出門,以減少傳染風險。舉例來說,日本把一年一度的黃金週假期定作「宅在家週」,苦勸人民連假也不要到處玩;美國多州也實施「宅居令」,為降低民眾非必要的出門,警車定時在路上巡邏,用廣播大聲勸告街上的人快回家。
讓民眾宅在家,確實減少傳播風險,同時卻也重傷經濟。員工無法出門上班,生產線受阻,蘋果、三星等電子業產量紛紛受損,產能遠低於預期。同時,無法遠端工作的服務業面臨倒閉,不少商家裁員,民眾失業使消費大減,整體經濟衰弱。更不用說餐飲業、旅遊業與娛樂產業,人們為了防疫不旅遊、不出門吃飯、不進電影院以避免群聚,讓這些產業面臨史前最冷的寒冬。IMF指出,全球GDP預計將下修3%,不難看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疫情重挫全球經濟 各國政府出手搶救
面對經濟打擊,政府無法坐視不管,紛紛推出紓困政策,然而,隨著各國的經濟目標不同,推出的措施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以目前疫情最嚴峻的美國來說,疫情以來,美股呈現雲霄飛車般的波動,FED無預警降息兩碼、石油暴跌等因素使美股大瀉,引發四次鎔斷機制,卻又在一聽到有抗疫新藥推出時,股市一鼓作氣大漲近千點。
不只股票市場動盪不安,勞動市場也爆發堪比1930年經濟大恐慌時期的失業潮。近一個月內,全美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超過2,600萬人,失業率攀升至15%-20%,直逼經濟大恐慌的25%失業率。
有趣的是,美國政府似乎並不在意高漲的失業率,觀察其紓困政策,它甚至鼓勵企業於現階段先裁員,待經濟復甦時再製造新的就業機會。美國目前所採取的紓困政策,總資金高達2.2兆美元(約66兆新台幣),目的主要在維持家庭的基本收入,其中有5000億用在幫助受災戶、3000億用於家庭補助,不難看出來,美國將大半比例的紓困預算用於提供個人失業補助金上面。這事實上是變相地鼓勵企業裁員,以避免國內企業破產,引發連鎖效應,重演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