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許多弱勢族群因無法得到良好的醫療資源照護,成為染病的高風險群,甚至被排除於政府防疫政策之外。筆者身為旅台多年的日本作家,解析臺灣防疫的成功,關鍵就在對弱勢族群的同理心。」
零確診,是每個人努力付出的成果
4月14日晚,臺北市地標圓山大飯店點亮了客房燈光,讓外牆顯現出ZERO的字樣。
總確診人數―429人、新增確診人數―0人、死亡人數―6人(截止至4月28日)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收到臺灣新增確診人數0人的好消息,這個燈光是為了讚許和慰勞一直以來辛苦付出的人員。0這個數字讓民眾強烈感受到「被守護著」的安全感,自己與社會確實連結在一起,而且牽一髮而動全身,有很多人參與其中,像是被強大的信賴感包圍著……。
筆者身為居住在臺灣的外國人,即所謂的「少數族群」。雖然持有配偶簽證,但沒有臺灣的國籍,即使如此,我覺得自己是構成這個共同體的一份子。
當每個個體所構成的圓,不斷往外伸展時,就形成了疏而不漏的臺灣社會,不會讓人陷入孤苦無依的狀態。
雖然有點誇大其詞,這種感覺也許是我有生以來初次體驗到的。世界比起過去更加美麗、更令人憐愛。透過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之禍,縱使目前還不能掉以輕心,但現階段成功控管新冠肺炎的臺灣,讓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那就是面對弱勢族群的態度。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新聞節目《新聞之夜》主持人艾蜜莉.麥特莉絲(Emily Maitlis)提及:
「很多政治家說新冠肺炎病毒在有錢人和窮人的面前是平等的,這種說法是傲慢的。事實上,低收入者是受感染的高危險群,這是公共衛生的問題,同時是社會福利的問題」。
實際上,也有報告顯示在美國的很多州或地區,黑人確診人數的比例明顯比較高,原因在於貧困帶來的糖尿病、心臓疾病、肺部疾病等基礎疾病的影響,以及醫療差別待遇、無法在家遠距工作(telework)的因素所造成。
然而,在現今的臺灣,感覺每個人是比較平等地受到保護。舉口罩的例子來說,不分貧富老少,大家都買得到醫療口罩。
夜市和攤販也照常營業,公立美術館和博物館在消毒和入場限制下,持續開放參觀。學生們也都每天充滿活力地到學校上課。特別是在教育方面,受到貧富差距和家庭環境的影響甚鉅,如果無法上學,必須在家自學的話,網路環境或學習意欲的差異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未來。此外,臺灣在2019年通報的家庭暴力(DV)案件共計160,944件,其中虐待兒童占了20,989件。如果沒有學校,將有為數不少的孩子終日暴露在遭受虐待的危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