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信抓得住用戶 走自己的路

2014-01-22 16:34

? 人氣

中國微信的用戶黏著度高,國外傳訊軟體進入中國門檻愈來愈高。(取自網路)

中國微信的用戶黏著度高,國外傳訊軟體進入中國門檻愈來愈高。(取自網路)

大約每半個小時,在中國上海化妝品專櫃上班的趙小姐就會解開iPhone5的鎖,利用微信和朋友哈啦,「我一天花6小時在微信上」,另一名超市銷售員則說「我每天上微信,我的老闆與朋友都在裡面,可以討論用餐地點、開會時間和去哪鬼混,這是我們溝通的方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由中國騰訊所出品的通訊軟體「微信」目前據稱已有3億用戶,用戶可以透過微信傳訊、分享新聞、照片、影片與網站連結,美國版本稱為「WeChat」,其實這些功能在美國用戶為主的What’App以及風靡亞洲的Line通訊軟體類似,但隨著微信在中國逐漸站穩腳步,用戶「黏著度」(stickiness)愈顯忠誠之際,其他通訊軟體公司要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愈來愈高。

危機變成轉機

根據《紐約時報》近日的專文介紹,出品微信的騰訊控股公司總部位於廣東深圳,公司主力產品原本是功能較簡易的QQ軟體以及線上遊戲,2010年,為了因應QQ可能被取代的危機,騰訊研發中心主管率領了10人小組,開始研究運用在智慧型手機上的傳訊軟體,他們在3個月後發表了微信,第1年吸引了5000萬名嘗鮮的用戶,2年後用戶爆增至3億人,加上中國政府在2009年突然對臉書、推特與YouTube進行封鎖,更使得微信成為中國網民的唯一選擇。

儘管臉書之後宣稱必將重回中國市場,但根據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師汪小鳳(Wang Xiaofeng,音譯)的看法,就算臉書真能獲准進入中國市場,臉書與推特的功能在微信都找得到,中國網民早已習慣使用微信,「一切都太遲了」。騰訊並不因此自滿,計畫推出線上支付與電子商務功能,擴展微信的功能。

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去年曾在演講中表示,如果當初微信是由另一家公司搶先推出,現在就沒有騰訊了,投入研發的那幾個月為騰訊的「存亡關頭」。分析師提醒,中國年輕網民的口味難捉模,微信必須不時推陳出新留住這些消費主力,更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必須注意來自於阿里巴巴的挑戰。

阿里巴巴的挑戰

騰訊推出後,直接影響了新浪微博的獲利,國有的中國移動公司在2009年簡訊服務的營收近90億美元(約新台幣2700億元),但3年後,受到微信的影響,營收已衰退近20%,據悉,去年的表現應該更慘。根據巴克萊銀行的預測,今年微信用戶將達4億之譜,營收也可望達到5億美元的新高(約新台幣150億元),去年騰訊的股價也翻升了94%,可見投資市場對它的信心。不過,微信暫時免於面對外來挑戰,卻得應付來勢洶洶的同胞。

中國電子商務鉅子阿里巴巴去年8月開始禁止旗下淘寶網用戶透過微信交易,同時推出線上遊戲平台與新的傳訊軟體「來往」,分食微信市場的企圖明顯。

隱私保密成海外拓展絆腳石

不只在中國,微信在東南亞已有千萬用戶,歐洲與拉丁美洲市場則以「WeChat」之名進軍,同時,微信也開始結合眾家傳訊軟體的優點,可傳送聲音訊息、叫計程車、預訂飯店與機票、甚至是遙控電視與其他家庭設備等,提高用戶的黏著度。

但騰訊的業務海外拓展進程卻因隱私保密而受到關注,因為微信掌握了上億用戶的個資,許多國家用戶擔心中國政府會強迫騰訊將個資交出,引發個資外洩的風險。對此,騰訊主管澄清,個資與隱私外洩的風險其實不存在,因為所有用戶間的對話內容並沒有儲存在公司的伺服器上。

美國臉書持續在中國各大公司推出相關廣告,亟思重回中國市場,公司發言人語帶保留地表示,「我們仍對中國市場保有興趣,但不確定以何種方式重返」,究其原因,微信對中國網路市場的顛覆性力量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