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共享里普列克山口的三方之一,中國在爭端發生後的一段時間保持沉默。直到周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希望印度和尼泊爾「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處理有關分歧」。
「卡拉帕尼地區歸屬是尼泊爾、印度兩國之間的問題,」趙立堅說。他並未直接提及「里普列克」的字眼
尼泊爾外交部的一名高級官員對BBC透露,在趙立堅做出此番表態前,尼泊爾大使館官員曾於周一(5月18日)在北京和中國外交部官員會面。
這名要求匿名的官員表示,北京表示,位於尼、印、中三國交界處的里普列克是三方利益所在,三國都不應採取單邊行為。
「因此,我們正在與中國官員進行協商,以保護我們的國家利益,」這名官員說。
據尼泊爾媒體《加德滿都郵報》報道,尼泊爾總理奧利(KP Sharma Oli)周二在議會表示,他正在與中國進行對話。
「中國當局表示,印中協議是為朝聖而擴大一條舊的貿易路線,不會影響三國交界位置和邊界問題,」他說道。
中、尼、印三國的歷史問題
印度和尼泊爾有著超過1700公里長的邊境線,而在中、尼、印三國領土交匯處的卡拉帕尼面積約35平方公里,是印度和尼泊爾長期的爭議焦點。
1816年,在戰爭中失利的尼泊爾王國與殖民印度的英國統治者簽訂了蘇高利條約(Sugaul Treaty),以界定該國西部與印度的邊界。
尼泊爾前外交官洛克·拉吉·巴拉爾(Lok Raj Baral)曾對媒體解釋說,根據《蘇高利條約》,卡利河(即Kali River,印度境內稱夏達河,Sharda River)被商定為兩國分界線,但卡利河的源頭究竟是哪條河流,該條約中並沒有交代清楚,這為兩國後來的不同解釋創造了空間。
尼泊爾稱源頭應在林皮亞杜拉(Limpiyadhura),但印度堅稱源頭在普列克山口。巴拉爾表示,有爭議的土地便坐落於這兩條河流之間。
在1962年中國和印度爆發戰爭後,印度便控制了卡拉帕尼地區並關閉通道。當地人開始通過另外的丁喀山口(Tinkar Pass)與中國西藏進行貿易。
儘管從1998年至今,尼泊爾和印度進行了幾輪談判,但一直無果而終。
2019年11月,印度內政部公布了一份地圖,其中囊括了卡拉帕尼等地,此圖在尼泊爾引發強烈抗議。
中印軍事對峙與經濟合作的「悖論」
在印度和尼泊爾爆發危機的幾乎同一時刻,數百名印度和中國士兵在錫金納庫拉(Naku La)隘口附近也爆發了一場短暫衝突,雙方互擲石塊導致11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