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格局走向來觀察,中美兩強之間的博弈有不斷加劇之勢,尤其是隨著美國總統選舉時程的不斷逼近,美國政黨及政治人物基於選舉利益而提升兩國關係對抗的誘因會不斷增長,中美兩強之間的對抗將不可避免呈現上升態勢。在中美博弈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兩岸關係及台海局勢自然會大受其影響和衝擊。
從兩岸關係的歷史發展脈絡來觀察,每一次台海局勢的大幅升級與驟然緊張,其背後都與國際局勢尤其是美國因素的介入有著非常直接、高度密切的關聯性。1954-1955年爆發的第一次台海危機事件,本身就與艾森豪就任美國總統後繼續奉行對華遏制戰略,尤其美台簽署「軍事協調諒解備忘錄」,以及「共同防禦條約」等,最終刺激大陸方面作出了對金門的第一次炮擊行動,並開啟了解放一江山島等軍事行動。1958年爆發的金門炮戰,本身也與美台軍事關係升級有關,包括美國於1957年在台建立了「鬥牛士」戰術導彈基地,以及美國在國際社會製造「兩國中國」的言論不斷高漲,大陸覺得應該予以警惕與反制,1958年8月解放軍再次開啟了對金門的炮擊行動。
中美鬥爭圍繞台灣 短時間難以消停
發生在1995-1996年期間的台海危機,實際就是中美兩國在冷戰後圍繞台灣問題所展開的一次鬥爭,引發該危機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美國政府允許李登輝訪美,此舉嚴重違反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方先後進行了數波次的導彈發射與炮擊演習。中方的強烈反應也使美國認識到台灣問題的敏感性,這為後面中美關係的恢復與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目前的中美關係可以說是1979年建交以來最為困難的歷史時期,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美國實力的相對衰落,美國維護其世界霸權的壓力大增,導致美方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待中國崛起,二是美國領導人川普的個性是一個重要因素。但要看到,儘管中美對抗未來會長期存在,但這種對抗也不太會引爆類似一戰或二戰的局面。畢竟在核子時代,戰爭的成本太高,尤其是中國作為後起之國並沒有挑戰美國霸權的誘因與興趣。
儘管中美兩強之間爆發直接的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高或者說很低,但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其外溢和擴散效應不可避免。比如在南海或台海就有可能發生,尤其是在台海地區,這種可能性或許更大。在中美博弈加劇背景下,民進黨當局親美抗中之操作,台灣必然會成為北京反制美方的戰略突破口。
執政當局親美 兩岸對立升級
對於大陸而言,儘管長期以來一直沒有辦法完全去除美國對台海的介入,但台海危機或兩岸軍事衝突的爆發,或許將不可避免成為中美博弈的產物。事實上,這種可能性正變得越來越大。民進黨當局尤其是獨派激進勢力自恃有美國的幫助,誤以為大陸不敢對其台獨挑釁動作採取軍事行動。尤其是在綠營同溫層的效應下,加上自大陸和統戰略提出以來的幾十年裡,台海局勢相對穩定,兩岸和平持續太久,台灣民眾尤其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早已忘記了兩岸衝突的殘酷性,對海峽兩岸的和平之現狀缺乏珍惜,尤其是他們對台獨冒險的後果缺乏認識,這些都有可能會導致台海衝突的直接爆發。
而對於北京而言,1949年的那場內戰延續至今,雙方不但沒有簽署停戰協定,更無任何的和平協議,隨著中美博弈的加劇,兩岸對立的升級,通過對台灣地區採取適度的軍事鬥爭,本身並無任何法律及道義上的困擾,還可以達到遏制台獨,敲打美國之戰略目標。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廈門大學兩岸協創中心平台執行長。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