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由「我不能呼吸」的美國警員濫暴事件,觸發了橫跨四十多個州的反種族歧視抗議運動,抗議更蓆捲德國和英國,一幕又一幕的美國騷亂場面,對於在香港生活的筆者,情境似曾相識,香港自去年6月,政客借力「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挑起一連串的暴力衝突,破壞香港的秩序和安寧,當時,美國等國家更聲援香港的暴徒,美化街頭暴力,更把矛頭指向盡忠職守的香港警隊;現在,美國的社會局勢嚴峻,稍見失控,在華盛頓市停了互聯網網絡,個別州份更禁止新聞媒體進行直播,多個州進行了宵禁,美國國民警衛軍荷槍實彈,向平民開槍,難道這又是美國式的民主嗎?可見美國對待自己國家和香港持兩套明顯不同的標準。
風水輪流轉,當時香港鬧市出現暴徒追打平民百姓,更有香港市民慘被暴徒動用私刑,頭破血流甚至骨折,可是,當時美國的議長佩洛西竟以「美麗的風景線」來形容香港暴亂現場,幸災樂禍,現在竟在美國土地出現「美麗的風景線」,更延綿各州,不知道佩洛西有否時間和心情欣賞?更荒謬的是,有疑似外國情報人員屢次在香港暴亂現場督導和指揮暴徒,並臨場教授暴徒「技巧」,香港暴徒將其發揚光大並改良,更把「攻略」翻譯成英文和不同語言,公諸同好,美國的示威者也參考了香港的抗爭模式,對付美國的執法人員,只是香港的暴力抗爭是有組織、有訓練、有資金、有裝備、有工具,倒像局部小規模戰爭,充滿「顏色革命」的影子。
香港動亂重創經濟 需警惕民粹主義
香港的動亂為無辜市民帶來不安和無助,週末的家庭樂活動被迫取消,即使在商場吃飯也提心吊膽,恐怕有持械暴徒進來大肆砸店,市民不敢消費,對前景失去信心,經濟瀟條,不少飲食業和零售業沒有了收入,資金鏈即時受影響,出現裁員潮和結業潮,從業員因而丟失飯碗;其他產業也如骨牌式倒下,黑暴嚇退了投資者,資金和人才抽逃到亞洲其他城市避險甚至落戶,短期內資金不會班師回朝,香港部分金融從業員也被迫相繼轉行。
如果讓違法暴力習以為常、常態化,並結合排外、歧視或仇恨思潮,本土恐怖主義也相繼衍生,香港已是其中一個受害者,城市再淌血,城市再哭泣,在回復平靜和秩序後,香港需要撥亂反正,重塑法治和理性,重視法治教育,並檢視問題所在,正本清源。各個城市宜以香港和美國暴亂為鑑,警惕民粹主義,面對社會問題須對症下藥,宜及早根治,管治者要聆聽市民所需,以民為本。
*作者朱家健為香港自由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