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今(25)日院會通過經濟部所提的「2017夏月節電大作戰」計畫,但環團25日也同步召開記者會,直言政府不該把節電當成共體時艱,而是要視為能源轉型長期作戰的一環,每年初就要提;另外節電計畫也應該要更明確納入地方政府的責任及功能,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經濟部本月提出「夏月節電作戰計畫」,空調部分將要求中央部會、學校及國營機關空調設定在26至28度,另外商場室內溫度也不得低於26度。至於獎勵部分,則包括延長夏季節電獎時程、提高每度電折扣等。中央也會加碼地方節能競賽,節電最多的縣市可獲得千萬元獎金。
經濟部計畫擬得火熱,環團卻質疑政府根本沒有對症下藥,找到用電大戶。台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說,去年因為天氣熱,與空調使用最相關的「氣溫敏感負載」,貢獻5成的尖峰負載成長量,其中高壓用戶的尖峰負載成長5%。然而同樣屬於高壓用戶的賣場,卻沒有推行有效的節能手段,如參與需量反應、量身打造節能ESCO系統等。趙家緯指出,能源局雖稱有稽查賣場冷氣溫度,但合格率高達9成,代表現有手段的節能效果有限。
環團:縣市提的節電計畫「大部分不是在夏天做的」,節能效果有限
環團也批評政府沒有加強地方政府的角色。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表示,依台電所提供的資料,低壓用戶的用電佔尖峰負載的51.63%,是節電關鍵,但中央政府機關往往難以觸及這些用戶,因此應改由地方政府的民政、經發或環保局透過用電檢核等方式真正落實。此外,地方政府也應透過宣傳及教育訓練的方式推廣需量競價和節能手段。
針對目前經濟部在節電大作戰裡所提的縣市節能競賽,洪申翰則直言,自己當過評審,可看出許多縣市提的節電計畫「大部分不是在夏天做的」,顯示許多夏天節能效果有限。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呂佳育指出,人的行為無法一時改變,台灣的節電教育卻只有在天氣變熱的時候才進行,相當可惜。「抑抵尖峰絕不只是要求大家共體時艱」,洪申翰也認為,減少尖峰用電能避免國家為了撐過尖峰用電而增蓋大型電廠,是能源轉型中的重要一環。政府要節電,就不應只是在夏季電價上路前,而是要年初就提案、詳細討論,才能讓社會各界有完整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