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仰賴進口到百分百在地製造 德國離岸風電產業走了10年

2017-05-31 08:30

? 人氣

再生能源產業 中小企業擔任先行者

事實上,在布萊梅可以找到許多像wpd一樣專注再生能源的中小型企業。布萊梅經濟廳長馬汀.岡瑟(Martin Günthner)就指出,在布萊梅哈芬250家與離岸風電相關的企業中,有99%是像wpd這樣的中小型企業。比例這麼高的原因,與中小企業的創新性格有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70322-德國綠能專題,德國不萊梅哈芬Bremerhavener,專訪不萊梅經濟及港務廳長Günthner。(顏麟宇攝)
中小企業具有專注與創新的優勢,布萊梅經濟廳長馬汀.岡瑟指出,在布萊梅哈芬250家與離岸風電相關的企業中,有99%是中小型企業。(顏麟宇攝)

岡瑟觀察,德國的廢核風潮,讓早年以農具機、或暖器設備起家、卻懂得居安思危的中小企業主,開始尋求不同的能源使用方式;於是他們找來如太陽能、電池技術等專家合作結盟,最終不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更因此搭上能源轉型列車、進入再生能源市場,下一代接班人也因此找到新一波事業成長利基。

「傳統的機械製造業若能結合再生能源,就能找到新的成長能量,」岡瑟直言,德國的再生能源產業多由中小企業擔任先行者,即是因為大企業心態保守,遲遲放不下傳統核電或火力電廠。相較之下自知不創新就活不下去的中小企業,更懂得抓準趨勢、精打細算地投資再生能源,最終成為產業先驅。

爭取在地產業及公民團體支持 創造雙贏

跑在趨勢前端的中小企業,如今支撐起德國離岸風電產業鏈能量、共同催生首座百分之百在地供應風場,靠的除了是企業本身的創新思維,更是合作的力量。

「我們會考慮在地供應鏈的經濟效益,但我們也知道納入在地參與的重要性,」主導開發案的歐貝合信即指出,開發風場除了要有政府背書,更要獲得在地產業及公民團體支持,才能達成雙贏局面。而自創立之初就座落於布萊梅的wpd,平日就密切與布萊梅和布萊梅哈芬的製造商及造船廠業者往來互動;同時也積極參與各種產業聯盟和協會,培養人脈及對在地產業的熟悉度。當wpd要開發新風場時,自然不愁找不到合作夥伴。

德國離岸風電專題。布萊梅工廠。(顏麟宇攝)
離岸風電產業涉及不同專業,為讓彼此能順利接軌,布萊梅哈芬的業者早已組織產業聯盟。(顏麟宇攝)

但利益相同不代表就能一拍即合。當地業者即形容,許多離岸風電開發商出身投顧業,另一邊造船、船運業則屬於傳統產業;兩造碰面時,會議桌一頭是成排的polo衫,另一邊則是穿西裝打領帶、正襟危坐。光是看穿著打扮,就不難料到溝通過程必然產生歧見。

為了讓不同專業能更順利接軌,布萊梅哈芬的業者在離岸風電產業尚未壯大時,就組織產業聯盟wab(windenergie agentur)。除了定期舉辦技術論壇及聯誼活動,wab也能把不同領域的專家能聚在一起,找出必須解決的議題,以及解決方法。

團結力量大 「找到配合現狀的方式解決問題」

wab常務董事安德烈.威布拉克(Andreas Wellbrock)回憶,某次布萊梅哈芬港同時做為3個風場的建造基地,風電業者都自認必須要有專用碼頭、或是專屬的進出港口時間,但卻反遭貨運業者「打臉」:「你們在開玩笑,我們也有幾萬個貨櫃要裝船!」於是他把所有業者找進同一間會議室,將所有人的施工及裝運計畫在圓桌上攤開,再一起與大家安排出一張能夠滿足所有需求的時間表。最後所有工程都準時完工,沒有人需要等誰。

20170315-德國綠能專題,德國不萊梅哈芬Bremerhavener,專訪wab風力能源公司Andreas Wellbrock。(顏麟宇攝)
布萊梅哈芬的離岸風電業者組織產業聯盟wab(windenergie agentur),除了定期舉辦技術論壇及聯誼活動,也將不同領域的專家聚在一起,找出問題與解決方法。圖為wab常務董事安德烈.威布拉克。(顏麟宇攝)

「在這裡沒有產業能自成一業,」威布拉克點出離岸風電產業的機會、同時也是挑戰,「這代表你必須找到配合既有現狀的方式(arrange yourself within the existing players),然後一起討論、一起找到解決方法。」

經歷逆風的一個多小時航程,諾得根風場的18支風機,終於在我們面前現身。站在小船上眺望,背景有廣大海洋的襯托,就算是30層樓高的風機也變得渺小。然而,一旦念及每支風機都是靠著每個身高不及50分之1 的人類合作豎立,這些海上的發電站,又顯得無比巨大。

更多內容請看「德國廢核之路-如何向海借電?」專題報導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