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蔡政府的「冷冰冰」別讓經濟成冷灶

2017-05-30 08:10

? 人氣

夏普社長戴正吳一句政府對招商冷冰冰引發議論。(翻攝推特)

夏普社長戴正吳一句政府對招商冷冰冰引發議論。(翻攝推特)

企業到海外投資,被問到為何不在台灣投資,答案是:台灣政府「冷冰冰」的;經濟部快速作出回應,但回應內容卻正可看出為何企業的感受是「冷冰冰」,政府不改的話,台灣經濟恐怕要被燒成冷灶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鴻海派在夏普任社長的戴正吳上周證實將投資八千億日圓,在美國建立中小尺寸面板廠;戴吳正是跟著郭台銘進去白宮討論美國投資事宜,是郭台銘放在夏普的「方面大員」,與美國、日本官方都有接觸。他提到,感受到美國政府與州政府招商態度積極;在日本,他也能感受到日本政府部門與企業的互動密切。

那台灣的表現呢?他說,台灣是他熱愛的地方,而台灣的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在招商態度上,有點「冷冰冰」,到目前為止,他都沒有感受到台灣的政府對夏普有在積極招商。

其實,這種「冷冰冰」存在多年,雖然從扁朝開始到馬政府再到今日,政府都承諾改善投資環境、甚至大張旗鼓的去招商,但台灣的民間投資水位是在下降,吸引外資能力與金額更是直線下滑,近幾年台灣吸引的外人直接投資金額排名大概在全球後5名左右,去年幸好有一個美光買下華亞科案才讓金額回升。

一個經濟體創造或吸引投資的能力,有不同的「層次」─最高層次的當然是本身投資條件極佳,從基礎建設、法令制度、稅制到政策穩定、市場前景、人力素質、資本市場能力等都是極品;這種經濟體的政府其實也不必花心力招商,投資自然來到;而且這種政府大概也沒心力去招商,因為其資源都下在提升投資環境上。

次一級者是雖然投資條件有缺點,但政府熱忱賣力的去招商─企業非常現實,熱忱換不了錢,所謂招商一定是有釋出利多條件;中國改革開放後,其實投資條件差、法令制度不完備、外界又擔心政策變化,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莫不下重藥、釋利多來招商,從批地到幾免幾減半再到特許權,就是讓企業覺得不投可惜,也願意承擔風險。

最糟糕的就是台灣這型,投資環境已不佳,企業界喊了多時的什麼5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6失(政府失能、社會失序、國會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國家失去總體目標),投資環境正走向崩壞,說到企業界都不好意思再說了,但毫無改善。偏又政府官僚單位只會應付長官說空話,作事、解決問題的能力則欠學;台灣社會也不容許給予特定企業特殊優惠,再加上現在又來一個「政府冷冰冰」,台灣的投資要好大概難度頗高。

再看看政府是如何回應「政府冷冰冰」說,更可看出官僚的習性與運作。

「政府冷冰冰」說一見諸媒體,經濟部趕忙發新聞稿出面澄清,強調經濟部一向重視廠商對台灣投資環境的建議,也將在近日連繫拜會戴正吳,說明目前政府招商做法,並聽取其對政府的建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