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路斷非天災?環團質疑:沿線礦場開挖、未落實復育

2017-06-02 11:57

? 人氣

地球公民基金會上午召開「天災還是人禍?蘇花路斷就在礦區」記者會。圖為綠黨共同召集人吳紹文(左起)、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謝孟羽、地球公民基金會國土山林組專員潘正正。(蘇仲泓攝)

地球公民基金會上午召開「天災還是人禍?蘇花路斷就在礦區」記者會。圖為綠黨共同召集人吳紹文(左起)、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謝孟羽、地球公民基金會國土山林組專員潘正正。(蘇仲泓攝)

端午連假期間蘇花公路崩塌,讓出遊民眾必須「環島」才能回家。環團今(2)指出,蘇花公路112K路段上下兩側都被礦場包圍,礦場雖然目前沒有採礦行為、卻也沒有妥善復育,質疑道路每次碰到大雨就坍塌恐怕不是天災、而是人禍,要求政府必須徹查清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蘇花公路112.6K路段因連日大雨引發坍方,東部交通大亂,一度出動船隻協助疏運,直到今日才正式開放雙線雙向通行。花蓮縣政府及行政院則在路搶通前就開始互相批評,花蓮縣長傅崐萁認為中央神隱、應快點啟動蘇花改二期工程;行政院長林全則反擊不應把天災無限上綱。然而路坍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環團比對蘇花公路周遭的礦場位置,發現從111.3K至113.5K路段,上下兩側都被大理石礦權包圍,「路斷不一定是採礦造成,但極有可能是影響原因之一!」

20170602-礦場和蘇花公路 圖中顯示土石崩塌走向。 六二暴雨(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礦場和蘇花公路 圖中顯示土石崩塌走向。(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20170602-礦場和蘇花公路 圖中顯示土石崩塌走向。六二暴雨(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礦場和蘇花公路 圖中顯示土石崩塌走向。(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表示,每次蘇花公路坍方,各界都把原因歸咎於降雨量;而地質學者雖然認為難以把坍方指向單一因素,但邊坡開挖絕對是致災原因之一,「我們無法控制降雨、地震,但能不能把已經開挖的部分做得更好?」

潘正正:蘇花易坍方的111.3到113.5K,沿線有4個礦場,復育不完善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專員潘正正則指出,蘇花易坍方的111.3到113.5K,沿線有台石、烏岩第一、二以及北華等4個礦場。目前4座礦場雖然都已在2000年前後停止開採,但從歷史空照圖可看出相關的水土保持及植被復育都相當不完善,都可明顯見到採礦殘壁。

20170602-地球公民基金會上午召開「天災還是人禍?蘇花路斷就在礦區」記者會。圖右為綠黨共同召集人吳紹文。(蘇仲泓攝)
地球公民基金會上午召開「天災還是人禍?蘇花路斷就在礦區」記者會。圖右為綠黨共同召集人吳紹文。(蘇仲泓攝)

潘正正直言,依照礦務局的規定,業者雖然在申請礦權時要提出復育及水保計畫,但礦權停止後土地復育責任全部落在地主身上,業者完全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此外,礦權一申請就是20年,業者何時停工、何時採礦,相關資料都不夠公開透明,礦務局也沒有追蹤小型礦場開採後的復育情形,都讓廢棄礦場成為管理的灰色地帶。

潘正正也說,112.6K路段為了避免崩塌,不斷延長明隧道長度,顯示當地地質已極度破碎。2010年梅姬颱風過後,公路總局已明確向礦務局表示當地不應再展限礦權,但礦務局最後僅要求業者簽切結書、不在公路兩側150公尺內開採,完全無視礦場對公路可能造成的影響。

環團因此呼籲政府徹查蘇花公路周遭礦場、了解礦場對地質的影響,並盡速修訂《礦業法》,加強礦場審查及事後復育機制。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謝孟羽表示,《礦業法》應明確定義哪些開發會造成公共危害、影響公益,不要再讓礦場緊鄰道路邊;另外礦場除役後也應比照德國、波蘭,要求業者提撥環境保證金,並落實邊坡復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