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四年底,李登輝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對談「生為台灣人的悲哀」,他說:「我在二十二歲以前是日本人。」一九四○年,他因為皇民化運動改日本名「岩里政男」。李登輝說:「其實我當時的感覺,也不是很稀罕改名。」
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五日,李登輝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台北州淡水郡三芝莊埔頭坑聚落,祖先是來自福建省永定縣的客家人,但家族遷居三芝後以閩南語為母語。祖父曾為保正(如今的里長),在三芝開雜貨店;父親李金龍於日治時代當過警察(警輔),二戰後也擔任過兩屆台北縣議員。
李登輝年少時家境小康,讀過公學校、淡水中學、台北高等學校和京都帝國大學。他曾表示,少年時基本上都說日本話,即使小時候在媽祖廟學漢文,也是用日文讀《論語》、《孟子》;反而是去京都帝大念書時,住在日本學生宿舍遇到台灣人,學了帶有台南腔的台語。
一九九四年底,李登輝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對談「生為台灣人的悲哀」時說:「我在二十二歲以前是日本人。」此外,李登輝也於國史館留下的訪談紀錄中證實,自己於一九四○年十七歲那年,因為皇民化運動改日本名「岩里政男」。李登輝表示:「因我的大兄(大哥)李登欽的日本精神很強,很日本化,他是日本籍的台灣人,也就是日本人。」
全家改姓「岩里」是李登欽取的姓,「『里』」這個字留下了『李』這個音,很多姓李的都改成岩里、伯里等等什麼里;岩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也有可能是過去我們在中國永定,是住在龍岩地區的關係吧。」李登輝說:「其實我當時的感覺,也不是很稀罕改名。」他稱,戰後在京都大學復學時又把名字改回「李登輝」。
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在本土、朝鮮與台灣推動「學徒出陣」,滿二十歲以上文科學生(包含農學部的農經科)都要從軍,李登輝四四年也去當了日本兵;四五年東京大空襲時,從抬屍體開始,學會指揮、發號施令。他後來說,當年學到的東西,在處理九二一大地震時,「我的智慧都發揮了。」
曾做過日本人、日本兵,李登輝不認為日本總理參拜靖國神社有錯,他在《新.台灣主張》中說:「奉祀在靖國神社的人,不都是一群為國捐軀的人嗎?」「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是天經地義的事,外國人沒有道理說三道四。日本應該更加重視這些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