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邱進益觀察,李登輝權力鞏固後,更在意他的歷史定位,他要做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第一個民選總統。在此之前,李開始鋪陳以私人名義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之路,希望成為外交史上首位進入美國訪問的台灣現任元首。
「客觀地說,台籍菁英若不是李登輝,無法在蔣經國過世後,進行這麼巨大的民主改革工程與開展兩岸關係。」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邱進益如是說。
一九八八至九三年間,邱進益貼身追隨李登輝的四年半時間,也是李進行大改革的四年。
很會用人也很敢給權
邱進益細數李登輝的文治武功,擔任總統十二年多,帶領台灣從威權體制過渡到民主政治,貢獻不可抹滅。他信手拈來,如結束萬年國會到推動國會改選、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臨時條款、修憲將總統任期改為四年及總統首度直選。
他說,李任內加速台灣經濟成長、擴充國防力量,包括F-16V、幻象2000、拉法葉艦等,都是李登輝的貢獻。另一貢獻就是啟動兩岸關係,包括成立國統會、訂定國統綱領、起草一個中國涵義、建立海陸機構體系、舉行辜汪會談等。
邱進益指出,李登輝在蔣經國過世後突然挑起國政重擔,手上沒一槍一彈,從權力基礎不穩走到權力鞏固,再順勢掌握民意興起的野百合運動,從而收割野百合四大訴求,借力使力,召開國是會議以凝聚民意,成為推動民主改革的起手式與依據。
在總統府四年半期間,邱進益就近深入觀察李登輝,李也很重視邱的建言。邱進益說,李很崇拜德川家康「忍的哲學」,在他尚未能當權時,「板凳可以坐三分一」,時機成熟該出手時,就拿出日本武士道的快刀手法,讓對手一刀斃命。
邱進益透露,李登輝很有政治手腕,很會用人也很敢給權。「在郝柏村對外發表將組閣的那一天,蘇志誠(時任總統府辦公室主任)跑到我辦公室向我說,從這一天開始就是李總統真正統治的時刻。」
李登輝與郝柏村關係的疏遠、惡化,除種因於外界所知的蔣仲苓事件,李也認為郝不懂得政治分際,如前立委葉菊蘭舉發郝,當上行政院長還在主持軍事會議。
另一件引起李對郝警覺的事件是金門協議。郝剛接閣揆不久,即囑前紅十字會秘書長陳長文與大陸代表韓長林於金門簽署所謂的《金門協議》,執行海上刑事犯遣返等事宜。
中國問題的看法承襲日本人
李認為金門是戰地,郝怎可以命令軍方,讓共產黨進來軍事重地?到底三軍統帥是誰?《金門協議》這麼大的事,郝事先怎沒跟李報告──直到陳長文將協議公文報府,李才警覺並質疑郝的動機。但郝辯稱事先有口頭向李說過,是李忘了。
邱進益說,此事從結果看是好的,但程序上有很大缺陷。此事也讓李登輝感受到統帥權的有效行使,是李「直接想與大陸交涉的關鍵」。李後續派出兩岸密使去接觸、談判,如蘇志誠、鄭淑敏到香港,曾永賢、張榮豐到珠海、北京密訪等。九一、九二年蘇志誠的香港會談,對岸也確認李在兩岸關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