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不時追蹤全球新冠疫情,台灣的防疫政策,一開始我也不認同,總覺得普篩才是最科學,可以建立起有根據的新冠肺炎普及率的做法。雖然每天的篩檢最大能量有四千多 ,而實際篩檢數從8百多的常態,逐漸下降,等到低過四百,我就失去追蹤的興趣。最近聽說掉到不及2百,不過看到全球感染人數不斷破新高,總是還覺得下一波何時會再出現,台灣守得住嗎?話又說回來,就算進行普篩,台灣能否守住下一波與否,似乎也沒什麼因果關係。我們擔心的是實際上週圍到底不少人得到,而我們不知道是誰,以及那些人在哪裡,有沒有隔離治療吧?不過 難道花了數億做了普篩,身邊多出數千陽性案例,社會的氛圍會更安心?
以前日,來台求學的日本女子回日本被篩檢發現陽性的女子案例,推測台灣實際疫情可能有多嚴重,似乎不怎麼科學。今早追蹤一下台灣這幾個月的出國人數,(6月份資料沒找到),報載四月份1.1萬人,五月份,己查桃園和松山機場出境的出國人數超過25000人,六月份的資料還沒公佈,不過到6月20日之前超過2萬5千應該也是合理估計。這陣子全球各國機場對入境旅客應該都有做不同程度的查驗篩檢,而這兩個多月來,如果只有這名進入日本的女子被驗出陽性,沒有其他例子傳出來,這個六萬分之1不也是一個參考值嗎?
台灣防疫團隊決定省下普篩資源,僅做入境控管及對疑似個案進行篩檢是政策選擇,當然有其風險,但是考慮篩檢工具偽陽性高、病毒還繼續突變中、疫苗開發是否有效並趕得上病毒突變都是未知。綜合這些考慮,省下全民普篩的花費用來紓困和振興經濟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與其說防疫團隊壓對寶,毋寧說全民早有了帶口罩及配合自我管理的紀律;當然完整的全民健保制度和產業積極在短時間內組成國家隊,將口罩產量在短短一二個月間,提升到全球第二位,都是防疫成功的主要因素。台灣是個特殊的國家,是個在國際政治不常被承認的國家。聯合國不承認,世衛不接納,疫情初期,甚至被預測將是僅次於武漢,最嚴重的區域。我們的努力沒白費,這次的疫情,世界看見了台灣,台灣也大方地展現沒名份的台灣還是願意對世界做出貢獻。
進入日本女子的弱陽性已被確認,病毒傳播程度低,大家可以稍微鬆一口氣。
*作者為保險精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