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中國電商市場雖然規模驚人,塑造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巨型企業,但近來因一場溯及既往的查稅風暴,抖出眾多賣家透過「刷單」造假的往事;而且因為有金流紀錄,這些造假在官方認定為真交易,這些賣方現在反面臨被追稅的窘境。
大陸電商圈正在經歷一場超巨型的風暴!
前幾天有個新聞讓我看得頭皮發麻,大陸開始稽查所有電商的「刷單」行為,並針對刷單進行補稅以及罰款,稽查範圍回溯三年。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刷單沒什麼,你一個月的營業額能有幾趴是刷的?真的要刷也刷不多啊,這樣就算要補稅,你是能補多少?
但,如果有一個大項類別,例如包含了服飾、包鞋等的流行類,裡面的中大型店家,業績有近50%都是刷出來的呢?
看到這邊可能有人說,那是他們活該,用這種不正當的投機手段做生意,有什麼惡果也只能自己吞了。所以我還是先來講一下,大陸刷單文化是怎麼來的吧。
刷單文化 隨電商發展而演進
刷單文化大概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大陸淘寶、天貓等電商平台開始蓬勃發展,初期因為平台上店家與商品數眾多,而且除了直通車之外,並沒有太多廣告工具可以使用,所以許多店家為營造自家商品有人氣的印象,會透過不同帳號自己給自己下單,做出很多人都買過的假象。
因為對許多正在尋找商品的買家來說,看到越多人買過就越安心。
早年台灣雅虎拍賣,也有一樣狀況,而雅虎是用偵測IP方式來杜絕這樣的行為,只要是相同IP,就算是不同帳號,雅虎也不讓你下標。這類刷單(台灣稱為假下標),在台灣還算相對輕微,而且當年在拍賣平台的下標數,並不會追蹤到你有沒有完成匯款,只要有下標,買家與賣家沒有取消交易,這筆下標數就一直存在。
但在淘寶或是天貓,下單之後你要完成支付寶打款手續,成交筆數才會多這一筆;所以在大陸,為成交紀錄刷單,必須要有完整的金流流程。
到了第二階段,因為大陸電商彼此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為了要爭取坑位曝光(台灣稱為版面),無所不用其極!對平台方的小二(台灣稱為CM、ECC、PM)來說,你要想上坑位曝光,那你商品頁的下標數、被加入珍藏數、加入購物車次數都要達到一定程度才行。簡單說,你就要是個業績保證,小二才比較有機會讓你上坑位曝光。
這個狀況在每年的雙11時,越發顯得嚴重,我前幾年有打過一篇雙11的文章,被許多媒體轉載,文章裡描述了品牌為了要爭取版面,往往用刷單這種行為,結果活動一開跑就被平台方的大數據給監測到,然後直接被封掉店面;這時,店家為了雙11準備滿坑滿谷的庫存,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倒閉跑路、甚至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