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務節節高升 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大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估計,中國的整體債務規模占GDP比例已高達252.7%。尤有進者,為因應美中貿易戰衝擊,去年採取更積極財政政策,單是減稅降費的規模就超過人民幣2兆元。另擬加快地方債發行以用於地方基礎建設,不僅發行時間早於往年,發債規模也更大,預估至少達人民幣4.5兆元。地方債雖可提供地方政府帶來穩定的資金來源,減少地方政府支出和收入的資金缺口,卻使債務累積上升。
另一方面,為保GDP增長,中國地方政府在近十年間不斷舉債、投資基建,僅今年就有人民幣 2 兆元債券到期。再加上肺炎疫情重創經濟,企業倒閉不計其數,失業人口大增,各地政府財政減收增支的壓力倍增,財政赤字惡化,且「去槓桿」變成「穩槓桿」,地方債及影子銀行等老問題仍揮之不去。此外,近年家庭債務快速增加,2017年年底加上消費貸款,家庭借款已相當於中國GDP的40%,達人民幣33兆元;2018年底又升高至GDP的 60%,其債務總額相當於家庭收入總和。
中國人行的一份報告指出,節節上升的債務恐衝擊經濟成長的疑慮更加劇,另有中國經濟學者估計未來三至五年,90%家庭將破產。表二為中國近十年的財政赤字率, 除了2016至2017二年度在3%外,其餘各年度都控制在3%以下。即使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去年提出近人民幣2兆元減稅降費政策後,財政赤字率僅較2018年增幅0.2%,達2.8%。適度提高赤字率,一方面強化逆週期調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另一方面也與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有效降低企業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相適應。今年為應對疫情衝擊及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財政政策將更積極,與疫情直接相關的財政減收增支將達到人民幣1.09至 1.45 兆元,財政赤字有可能首度突破3%。
而香港經濟受疫情影響,在強力紓困下,財政赤字也史無前例地增加港幣2,766億元,若經濟成長持續惡化,則赤字還會上升。尤有進者,香港今年首季GDP年減8.9%,創下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從去年6月引爆的「反送中」加上今年的新冠疫情影響,香港經濟已是連續三季衰退,較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8金融海嘯期間更差。
日本高額緊急經濟對策 政府債務再創新高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截至去年底,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政府債務占GDP比重達238%。如今疫情重挫日本經濟,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於4月7日針對東京都、大阪府、福岡縣等7都府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實施期從4月7日至5月6日,並於該月16日將範圍擴展至日本全國,期間將延長至5月31日為止。同時宣布實施規模高達108兆2,000億日圓的緊急經濟對策,金額相當於日本GDP的二成。遠較2009年4月全球金融海嘯時所祭出的規模56兆8,000億日圓為大,徒增政府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