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即將於7月1日至3日登場,由市長柯文哲在任內第二度親自前往上海,與上海市長應勇碰頭,今年,柯文哲首次讓曾任新黨市議員的副市長鄧家基隨同出訪,並增派兩岸幕僚隨行,免得出錯,可見敏感性。不過,換個觀察角度,每年讓北京與北市府耗費大量「政治腦袋」喬出的一條兩岸兩市接觸路徑,究竟有多少實質市政交流的成效?其實,卡住與無法落實之處還真不少!
論壇四大主題 不涉政治
就本次論壇續辦的實質內容來說,目前依舊維持4大主題,包括事務性的「醫療衛生」、「青年創業」、「電子商務」、「環境」,不涉政治。也按照往例,邀請大量兩岸在4個領域有研究的專家學者與會,以柯文哲的外科醫師務實性格來說,政治只是過場,重點在市政交流的內容,因此,交流後的落實效果,是柯文哲重視的。
不過,經查,過去2屆,由柯文哲領軍與上海方簽署的市政交流項目,部分繼續推動中,卻也多有多個遭擱置與推動困難的情況。
北市「悠遊卡」、上海「一卡通」 2015簽署互通
比方說,2015年柯文哲與上海簽署的兩市交通電子票證互通,盼北市的「悠遊卡」與上海的「一卡通」,能夠在對岸城市使用,不需要另外購買當地的交通卡,然而,此事仍因卡關金管會金融監管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範,有推進的困難,例如要加值新台幣還是人民幣?中間衍生的匯率波動怎麼計算等,雙邊都還有爭論,因此,仍無法嘉惠兩地往返的商旅。
此外,2016年簽署的公務人力發展交流合作備忘錄,兩地公務員雖有定期互訪,但因政府公務員的交流涉及國家意識形態的問題,中方對此甚為敏感,因此,人員互訪之外的公務學習教材交流受限,多少綁住了交流的手腳。
馬拉松合作交流備忘錄 僅止於互相邀請
2015年簽署的台北上海馬拉松合作交流備忘錄,根據體育局的說法,目前僅止於互相邀請對方選手參賽馬拉松,交流有限。
兩市區間互訪 文山區還沒有遇過
每年按例會簽署的行政區對口交流部分,如2015年簽署台北「中正區」與上海「靜安區」交流、台北「中山區」與上海「閔行區」交流,以及2016年簽署的台北「文山區」與「松江區」交流,至今的交流成效如何?項目有哪些?交流後對民眾實質的影響為何?文山區長鄭裕峯受訪表示,目前沒有收到府級長官的指示,還沒有任何松江區的交流項目,也沒有正式邀請過上海松江區的人員來訪文山區,他也沒有前往松江區訪問過。
中山區長李美麗則說,與閔行區簽署合作備忘錄後,2016年約7、8月的時候,閔行區的區級政府代表,以及相當於台灣「里長」的街區組織代表一行約10人,有到訪中山區公所參訪約1個多小時,互相了解對方的區政。她說,有特別討論到像是區政中的老人福利部分,兩邊的SOP雖然不一樣,但對老人關懷是一樣的。
北市府無預算 區長沒機會到對岸
李美麗也說,閔行區政府人員的到訪沒有固定的頻率,北市府方面則因府級官員沒有編列相關預算,所以區長也沒有機會到對岸去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