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用這條命,讓真相浮出檯面。」
新北市衛生局一名林姓女職員墜樓離開人世,她在最後一篇臉書貼文中提及,曾遭男方欺騙感情、肢體暴力與強暴。據新聞報導指出,男方為某民間長照機構負責人,已婚的他除了林女外,又劈腿與「小四」交往,事件爆出後已辭去執行長職務。
「那天他宿醉強暴了我,把我從廁所拖到客廳再扛到房間」、「社會對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強暴一個女生,全世界都覺得是她自己的錯,連她都覺得是她自己的錯」、「我的求救聲只會被他的手掌掩蓋,而我的身體就像玩偶一樣,盡情的推打拖拉」.....
這起宛若《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案件,再次引起了軒然大波。已逝林女留下的最後控訴,讓眾多網友感到不捨、椎心與憤怒。以死明志的怨懟點燃了社會大眾的關注,也讓案情更加撲朔迷離、難以還原。然而,部份聲音卻像是由「全知視角」批判事件,當猜測超前於檢調、憤怒蓋過了理性,是否將啟動下一班「失智列車」?
憤怒如同火紅的濾鏡 但正義不是「報應式的感性」
據新聞報導,林女的父母已根據臉書內容,要求警方釐清真相,警方說也將比對資訊與通聯記錄,擇期約談男方當事人。換言之,檢調已介入此案,在高度輿論施壓、要求水落石出的浪潮下,我們近期將會得知更精確、更可信的資訊。
筆者必須違逆風向地說,持續關注、保持理性,以及「無罪推定」,是在理解公共事務與社會案件時必須保有的態度,即使「這人看起來就是渣男」也一樣。因為片面的證據與猜測,就像一層帶有顏色的濾鏡,讓人只能看到特定角度的世界。
回頭看林奕含事件,當時最大的爭議點,就是「若當事者已經離世,留下的文字記錄到底有多少證據能力」。當時部分林奕含支持者無法接受檢調不起訴陳星,因此被部份反方諷刺為「失智列車」、「小說辦案」;而部分林奕含支持者則認為,堅持「無罪推定原則」的網友們,是「陳星工讀生」,刻意以此帶風向,企圖讓事件安然落幕。
兩起事件高度相似,未來的輿論走向似乎可以預期。以林奕含事件來說,或許真相並非大眾猜測,又或許法律對犯行力有未逮,但鄉民們的交鋒,卻早與事件無關,而是演變成兩種正義價值觀的對立──將道德上綱至法律,以及堅持法律有所極限的論戰。
網紅與媒體的名嘴化 是為了正義還是點閱率?
回到新北林女的案件,男方背景相關的推論與臆測更喧囂塵上,據傳在長照界、物理治療界似乎小有名氣,事業版圖與人脈相當廣闊,甚至一路往上燒到了新北市政府。有媒體爆料林女生前曾被約談、更有臉書粉專稱「新北公務機關有一級長官跟男方很要好,好像是同教會的那種,這個人是女方的很上面的上司」。
然而,也有其它媒體做出另一面的報導,稱局裡長官得知,除了長照執行長外,林女疑似與局裡另一名已婚男性有曖昧關係,因此在事發當天對她進行約談,林女情緒失控崩潰大哭,6小時後不幸發生憾事。
一個事件,竟然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筆者想再提問一次,當猜測超前於檢調、憤怒蓋過了理性,是否將啟動下一班「失智列車」?臉書粉專、網路媒體為何開始「名嘴化」,以超前檢調的街談巷聞煽動情緒?這到底是為了正義,還是帳面上的點閱率?
死人不會說話,不再受流言影響,使其成為了最好的點閱率素材,反正船過水無痕,台灣人對新聞的記性頂多只有一週。只要能吸引到眼球,就是成功。
正義與八卦嗜血,往往是一體兩面、一線之隔。
而保持理性,才是每個人都能給的一份慈悲心。
*作者為一介草民